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疑就是讓這些讀書人在當官之前,先作功課了。

就算答的想當然,但考官也可從考生回答裡,看出考生為官理政的思路。

從唐時的詩賦明經取士,再到宋的經義取士,再到明的八股取士,清末策問取士,再到後世的公務猿考試,雖然未至理想中論賢舉賢之道,但要看到一直更切合於當時的時代。

而今林延潮主導之,就是要將策問提至與經義並重的地位。一來是他私心在其中,二來也是身為會試主考官,在其職思其位的道理。

君子思不出位的道理,不是不要往長遠去想,而是優先專注於眼前應當為之事,腳踏實地把他做好,為力所能及之事!

這就是林延潮的道理。

對於今天而言,看似普通,但卻是他撬動時代車輪的一步。

一會兒王錫爵到了至公堂,林延潮立即上前見禮。從王錫爵看了林延潮一眼,雖未表露出什麼,但神色有些疏離。

林延潮心知趙用賢必是把方從哲的事告訴他了,所以他在懷疑為什麼自己沒有將有士子考官鬻卷的事告訴他。

不過王錫爵沒有透露口風,而是向林延潮問道:“策問的卷子都發下去嗎?”

林延潮道:“回閣老,就等著考生入場。”

王錫爵點點頭道:“這三場的策論,僕看過並不好答啊,是否批捲上放寬一二。”

林延潮道:“下官之前已讓考生可自攜書籍入場,已是放低了難度。至於批捲上,下官看以往策問實是太走過場,下官之前看過一篇今年鄉試的程文。”

“題問班氏《漢書》果何所本?《藝文志》與劉氏《七略》有何異同?《古今人表》何以不列今人可得而言之否?”

“然後考生答曰:“班氏《漢書》實有所本,《藝文》與劉氏《七略》實有異同,《古今人表》不列今人,皆可得而言也。就是如此的卷子尤盛行於鄉試會試之中。”

王錫爵也任過鄉試主考官,知道這都是現在策問題的現狀。

比如上題問,漢書以何為本?考生回答確實有所本。

藝文志與七略有什麼不同?考生回答確實有所不同。

古今人表的書裡不列今人,為何仍叫這個名字?考生照搬,答說可以說。

反正三場考試實對虛,考生們謂之勾策題,亦曰對空策。人家疑問你肯定,這樣考試都給考生過,可見第三場純粹走過場。

林延潮陳詞後向王錫爵一揖道:“請閣老信之下官。”

王錫爵深深看了林延潮一眼,似等他向自己說什麼話,但林延潮閉口不說。

王錫爵等了一會點點頭道:“也好,望此場考試能善始善終吧!”

林延潮心底一動知王錫爵話裡有話,不過他沒有解釋什麼,看著王錫爵走到主考官位子上坐下。

不久數千考生入場完畢,第三場策問題目發了下去。

眾考生一看題目紛紛倒吸一口涼氣紛紛道,這三道題目也太難了吧。

第一道,論王通擬經之得失。

第二道,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第三道,刑賞忠厚之至論。

看到最後一題,眾讀書人都才鬆了一口氣,第三道題目可以用經義答之。

但第一道?第二道?

一名考生仰天問道:“王通是誰?雲中子?雲中鶴?”

另一名考生則是揉著額頭心道:“這賈誼我知道!那篇過秦論也讀過!五什麼三什麼是何物,這道題根本就不能答。苦了苦了。”

還有一名考生自言自語道:“看來三道策問,但最後一道可以用經義貼之,前兩道題略微講一點史學,但也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