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申時行辭相之時。
林延潮與鄒元標之間透過書信往來,引起的論爭也是達到了高峰。
林延潮,鄒元標二人都是朝野上下公認的通儒,門人也是遍佈天下,特別是林延潮,其林學與事功學派,以及躋身於理學,心學之後,為儒門中第三學派。
當日鄒元標得林延潮回信時,正在東林書院講學,見書信後是苦思了一夜,次日即是寫信答之。
其在信中寫到,見字如晤,得大宗伯之信,喜不不勝……信中所言,對上以約禮,對下以約法,一句勝道千言,千古治道盡括其中。
約法當簡而明,上對於下者不可濫刑,但違法必罰。是故漢高祖入咸陽約法三章,天下歸心。?
約禮用繁,含於鉅細之中,上對上者應勤諫,分毫可諫。然而不可刑于上者,以下凌上則無尊卑可言。
當年程頤諫折柳,取自周禮‘春不樵採’,此無不當之意,但為天子不喜,後世儒者竟以迂腐,殊不知禮法之義。
信末鄒元標又對林延潮變法之見批評了幾句。
聖人云無為而治,當今治理天下當與民休息,以不生事為貴,興一利則生一弊,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天下之利,莫過於定。天下之害,莫過於爭。故禮不可更,法不可變,愈變則人心越亂。
接到鄒元標的信後,林延潮真是拜讀了一番。
一個哲學理論是否有生命力,在於時刻包容任何事務,並不斷將之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使之成為縝密的邏輯,用來解釋萬事萬理。
這就是陸九淵說的‘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之境界。
鄒元標顯然也是這個層次,而他借用哲學的體系就是程朱理學。
鄒元標借自己所提的‘約禮約法’論證了自己理論。
刑法對於老百姓而言,應該簡單明瞭,容易讓人懂。若是法律太嚴苛,並事無鉅細的規定,不僅繁瑣,更讓皇帝與親民官容易濫刑于百姓。秦朝滅亡就是前車之鑑。
反過來約禮,是乃下對上。那麼身為肉食者,作為治理者,應該比老百姓更十倍地嚴格要求自己。
比如嫖妓之事有傷風化,但在百姓與官員之間處置是不一樣的。
再比如程頤諫折柳,天子不過折了一根柳枝有什麼,讀書人常笑在程夫子面前,連柳樹也不折了。
但依周禮有‘春不採樵’之言,天子折柳樹放大出去,天下老百姓每個人都效仿如此,大家都折幾根就不好了。天子身為萬民至尊,在禮法上當時時為萬民的表率。
所以這柳樹老百姓可以折,天子就不可以折,折了就是違禮。只要違禮,就是有絲毫不對的地方,讀書人也應當上諫,否則已經是刑不上大夫,若連說也不讓說,也就無從約束天子了。
這也是授權者受責不受罰。
林延潮對鄒元標這論點竟感覺無從反駁,一時也不知道如何化解才是。
好比以往大家都嘲笑程頤諫折柳如何如何迂腐,但程夫子復生,當面告訴你一句,那是約束皇帝的,你一個老百姓我才懶得說呢。
當然這話肯定有邏輯上的漏洞,但為辯而辯不合林延潮現在身份,何況他為什麼要辯。
林延潮認真思考後回信給鄒元標。
古禮三百,威儀三千,刑亦正刑三百,鄒兄所言‘慎刑繁禮’,正合於聖人制禮之道。
馬屁拍完,林延潮就開始反駁了其大意是。
禮不下庶人的意思,並非是庶人可以不知禮,而是當先以禮法教化庶人,知禮後方能約禮。
至於刑不上大夫,也不是保持尊卑,而是輕易苛刑于上,這樣無人敢於任事。
辯論到這裡,林延潮又寫到,
聖人曾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