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石星道:“就在十幾日前。”
陳矩出班道:“是啊,大宗伯方才朝鮮使節也向我們確認了此事,就在大宗伯來前片刻,小人已是將此事稟告了聖上。”
在朝堂上眾大臣們才明白,為何天子突然要急召林延潮,原來是使節被扣之事。
這對於大明而言,使節被扣是一件很失國體的事,那麼當初主持此事的林延潮難辭其咎。
這時候石星徐徐道:“這封貢之事出了這樣的差池,當初我們都沒有想到。這並非是石某指責,但有些話在聖上面前不說不明,還請大宗伯見諒。。”
天子道:“石卿直言不諱,朕很欣賞。林卿你有什麼話說?”
林延潮知道現在局勢於己不利,若是不能應對恐怕會令天子對自己能力生出質疑。當然使節被扣留他當初也早有料到,不過此事內情他不打算在廷議上細言。
所以林延潮必須找個別的理由搪塞過去。
林延潮道:“回稟聖上,臣要先謝過大司馬直言相告。臣當初並無弦高犒秦師之計。倭酋平秀吉一統倭國六十六州,野心勃勃,議和全然無用。諸位需知今日之倭不同於昨日之倭,之前倭害猖獗不過數千,但這一次當以十數萬之眾計。”
“十數萬計?”眾大臣們都是吃驚,顯然都有一等‘倭國不是彈丸之地?怎麼會有這麼多兵馬?’的潛臺詞。
林延潮道:“臣料定本朝與倭國遲早必有一戰,此戰本朝必須勝,勝則永無東南之患,海疆可保百年太平。”
天子露出瞭然之色,然後問道:“石卿以為如何?”
石星道:“大宗伯於倭國之事看來了如指掌,但臣不敢全然信服。臣以為大宗伯是以冊封為名,行媾和之實。”
石星此言一出,眾大臣們面色一凜。
林延潮道:“啟稟陛下,兩國之間能談則談,不能談則戰。不戰而談有之,不談而戰乃蠻夷之事,非我上邦大國之所為。故而之所以要平天下,是為國泰民安,而國泰民安,是要百姓能衣食富足。”
林延潮的話說來就是‘戰爭是政治延續’的精髓,眾大臣們就這一席話在朝堂上紛紛議論。
天子頗為認同林延潮此言問道:“林卿,朝鮮倭國是否有勾結?”
林延潮道:“回稟陛下,臣不敢斷言。”
這時許國出班道:“陛下,當年出使過朝鮮,對朝鮮國情甚是瞭然,朝鮮對本朝一向恭順,朝鮮絕不敢反我大明。”
這時候刑部尚書陸光祖出班道:“許閣老,自古以來大國事小國當以仁,小國事大國以智,本朝對朝鮮以仁,但朝鮮對本朝是否能報答,未到最後一刻不敢下斷言。”
“除非誰能知道朝鮮君臣上下的心意?故而臣以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早做準備才是。”
聽陸光祖的話,眾大臣們再度議論起來。這時秉筆太監陳矩出聲道:“不如先聽聽林先生之見,以倭國朝鮮齊來,先擬定戰守之策。”
兵部尚書王一鄂搖了搖頭道:“如何擬定?朝鮮,天朝之屬國,遼左之藩籬,若失之則為吾心腹大患,若是叛之,則遼東危矣,同時海上也無寧日。”
林延潮朗聲道:“正如大司馬所言,倭為中國之患久矣,但今之倭並非昔之倭,而今之備亦不同於昔之備。”
“臣於北上進京時,於路途上就草擬備倭備朝之計,並擬定一策,懇請朝廷定奪。”
說完林延潮從袖中取出了一個條陳。
眾大臣都是吃了一驚,沒料到林延潮還有這一手。
天子也是從椅上微微挪了挪,他要林延潮回京時參謀倭國朝鮮之事,自己這才剛發問,對方就已經擬好草案了。
陳矩從林延潮手中接過條陳,奉至天子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