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是啊,登州水陸兩軍平日屯墾也只是自給自足。將糧道設在山東,又從哪裡調糧?漕河可是不經過登州的。難道從天津走海路運到登州嗎?”
陳矩聽到這裡,不由深嘆,這廷議果真一步步都落入林延潮算計裡了。
林延潮不動聲色道:“這有何難?昔日元朝開海漕,就是以登州為海漕轉運之地。隆慶五年,漕運總督王宗沐主張開海運以佐運河之窮,於三月運米十二萬石從淮安出海,經登州停泊,五月抵天津。雖有八舟漂沒,但不失為成功。”
“故而這一次臣主張試行海運調糧至登州,還請陛下明鑑!”
林延潮說完,殿內都是一片寂靜。
這海運之計又再度出現在廟堂上。
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萬曆二十五年第二次援朝時,明軍擬出兵十萬,然後打算湊集軍糧八十萬。
最後朝廷給出的方案是,取自朝鮮十萬,然後遼東,天津,登萊各出二十四萬,天津,登萊二十四萬石海運,遼東則海陸並濟。
登州是如何籌集糧草呢?
第一次徵朝,明朝援朝人馬幾乎都要餓死了。萬曆皇帝知道自陳‘朕是痛心流涕,臥不安寢,令戶部發銀在山東高價買糧。’
然後又令山東地方各州府縣用公帑就地買糧運至登州,同時從臨清,德州二倉從陸路轉運糧食至登萊。
同時令當地駐軍努力屯田,言下之意,你們軍餉朝廷不管了。
當然最後明軍還是完成了糧草,但如此買糧使得山東糧價奇高,同時也花了很多冤枉錢,但若朝廷有先見之明,就當以海運先於登萊囤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