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穢,同樣是治河,他們只是修修補補,過一天和尚敲一天鐘。

但林延潮將此變成了有利民生,有利百姓的好事,老百姓並沒有受勞役之苦,而是從中得到了好處。

至於單知府此刻顏面掃地,身為開封府知府,一個大府,他竟完全敗給了隔壁一個小府。

“賈魯河兩百三十六里,共築土堤,長十一萬一千三百二十一丈,所用伕役兩萬三千人,耗銀三十二萬兩有奇。這是下官親手所為,若有半字虛言,下官願以死抵罪。”

說到這裡了,黃越不知是委屈,還是想起修河的艱辛,不由痛哭失聲。

一旁的縣令也跪伏在地道:“啟稟列位大人,下官小吏出身,為官蹉跎十幾年,少有為老百姓辦得實事。”

“若非林府臺,下官不知何為事功?而今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留下恩澤於百姓,下官今日終於敢拍著胸脯說一句,沒有辜負年少時讀過的聖賢之書。”

“林府臺疏河之事,實有大功於民,下官以烏紗帽擔保,方才黃府經之言句句屬實。”

見兩名官員如此說,在場官員無不動容。

林三元做官很有本事啊,不僅百姓如此擁護,連下面的官員也願意拿出烏紗帽來追隨。

龔大器仰天感慨道:“此非籠絡人心,而是義之所至,天下從之。”

袁家三兄弟站的遠遠的,聽了黃越與知縣的話都是抹淚,林延潮不愧是他們心底為官事功的榜樣。

潘季馴捏須沉吟道:“疏河之事確實有功,但有無免除奪河之患不好說,此事本督自有分寸。”

聽潘季馴這麼說,連臧惟一,付知遠都有些看不過去了,林延潮當初在京時,是不是哪裡得罪了潘季馴。

從開頭到現在,就沒有聽過潘季馴說過林延潮一句好話。

然後潘季馴又帶著眾官員上船,又沿河視察了歸德幾個地方。

有了前面官員的通報,下面的官員就立即著手提前準備,這讓潘季馴後來看到的,就不如之前的真實了。

倒是付知遠很感慨,他是從歸德府知府提至右布政使的。

歸德府百姓,山山水水都有很有感情,當初為了馬玉爪牙來歸德,他知道歸德如此窮的地方,怎麼經得起收刮,所以他挺身而出。

眼下他升任右布政使不過一年,但心底最惦記的還是歸德這窮地方,他捨命保護過的百姓。

現在歸德在林延潮的治理下,已是有了如此大的變化,這一幕令付知遠眼眶溼潤,他的心中何等欣慰。

正如付知遠所認為,林延潮是有管仲之才,能夠經世濟民的。

當然付知遠,自不會在潘季馴面前誇林延潮什麼,他相信眼見為實,真正的功績,是不要外人為他吹噓什麼的,他就在那邊,清晰可見。

付知遠相信,歸德的一幕幕已是潘季馴對林延潮的政績心底有了一個評判。

但視察最後,潘季馴既沒有去歸德府府城,也沒有褒獎或者留下什麼話,而是當夜就折道返回開封。

令眾官員們都留下一肚子疑問。

之後的近半個月,潘季馴馬不停蹄地視察了沿河的十幾個州府,然後潘季馴回到了淮安。

回衙門後,潘季馴立即就給天子寫了一份奏章。

奏章是稟明這一次黃河災情,自己在各府的所見所聞,朝廷十幾年治河的得失。

洋洋灑灑一大篇的文章,潘季馴沒有假手他人,而是自己親自提筆書寫。

這時候身處江淮之地的淮安已是下起了入冬第一場大雪,不知不覺間萬曆十二年已是到了末尾了。

潘季馴看了一眼窗外的大雪,關上窗戶,盞起燈。

潘季馴又用筆點了點墨,於奏章上續寫道……沿河官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