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林延潮揣測著付知府的用意,然後問道:“府尊今日在堂上?”
官吏答道:“一大早即出門去了。”
“哦?”林延潮眉頭一皺,他雖想問,但貿然打探上官行蹤,是官場上很忌諱之事。
這官吏有意巴結林延潮道:“小人聽得訊息,似往虞城縣去了,府臺近日有意視察河工,不知今日是否去視察沿河。”
聽了這官吏的話,林延潮不由心底一緊,這新知府不會面上麻痺自己,暗中查自己的賬吧。林延潮有一瞬似讀書時考試作弊被老師抓了感覺。
但林延潮轉念一想,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任他去查又如何?可是林延潮想起新知府在上任時,整治衙門裡書辦及皂吏的手段,心底對此人生出了不得不防的警惕心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林延潮對這官吏拍了拍肩膀,以示誇獎,然後立即回衙佈置。
就在虞城縣的高家集,當初林延潮就在此視察河工。
虞城縣官員裡,原來的黃越已從虞城縣縣丞調至了府裡任經歷,至於原先的顧主薄,在林延潮的推舉之下,不久前吏部已是下文,將他任命為虞城縣知縣。
從正九品的顧主薄至正七品的顧知縣,他為官依舊小心謹慎,眼下正刻意奉承這位下鄉視察的新任知府付知遠。
付知遠穿著一襲素袍便裝,顯然是要微服私訪。
顧知縣立即與手下人都換上老百姓的衣服,隨付知府下鄉。
二人坐在馬車上,顧知縣陪著小心向對方道:“這高家集乃沿河最近的一個集,去年下官為主薄時,鼓勵民間富農設立社倉,故而熬過了去年大災,老百姓沒有餓死一人。”
面對知府,顧知縣仍是將他當初勸民間設立社倉的政績拿出來反覆地說,以自彰政績。
付知遠對此不置可否,反而道:“顧知縣由主薄至知縣,連跳數級,實乃幹練,聽聞是之前林司馬推舉的。”
顧知縣心底一凜,身為正印官,多少會忌諱下官與佐貳官走得太近。這位正堂與林延潮關係如何不知,萬一二人不睦,這就涉及至站隊問題。
林延潮的手腕他是見識過,萬萬得罪不起,但新任知府這邊他也不好得罪。
兩相為難之間,顧知縣道:“林司馬對下官確有推舉之恩,可下官官位乃吏部……”
付知遠打斷道:“這高家集有多少戶?多少口?”
顧知縣一愕,然後立即稟道:“一共一百二十六戶,兩百八十八口。”
顧知縣不愧能吏,對這數字記得一清二楚。
但付知遠卻沒有誇獎,而是皺眉道:“還不到三口一戶,為何這高家集百姓分家如此之重?”
顧知縣聽了心底發毛。儒家以孝治天下,故而法律也是鼓勵大家族式的家庭,當然了到了地方也有變通的辦法,但分家如此嚴重,身為知縣很可能會吃上一個教化無方的掛落。
顧知縣不知是不是自己因受林延潮推舉,而被新任知府穿小鞋,但一個不小心很容易被抓到把柄。顧知縣當下謹慎地回答道:“回稟府尊,百姓們雖是析戶,但卻不分家,如集內不少百姓仍是數代同堂,父慈子孝,兄弟悌友,於教化無礙。”
付知遠問道:“那為何有析戶而不分家此情?”
顧知縣當下只能說實話道:“那是因官府派役乃按戶裡丁口而論,多丁之戶難免承擔河工役最重,稅賦最高,故而百姓爭相析戶。”
中國的幾千年來的稅制時常波動。有時按戶徵稅,故而有的家族為了免稅,數千甚至上萬人聚集一堂,每次開飯,幾千人同吃同食,十分壯觀。
於是朝廷強制這等大家族析戶,隋朝時定輸籍法,令堂兄弟必須析籍。
但到了明朝,地方派役按戶裡的丁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