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付知遠的話,林延潮陷入沉思。

這催科之事,對他而言也是很重要。

託老天爺的福,今年歸德還算風調雨順。

眼下夏糧一收,老百姓們就有了糧食。這糧食一來要作朝廷稅賦繳納,二來要作為青苗錢還款給農商錢莊。

青苗法,已是作為林延潮的創見,經過丘橓上報給天子了。

此事作為修堤之外,林延潮又一政績,同時老百姓對於青苗錢還款多少,也關係到農商錢莊的收入。

萬一催科之時,被下面的胥吏橫徵暴斂,那麼一是搞臭了自己的名聲,二是老百姓破了產,還不上青苗錢。

那樣如何是好?只有將抵押的老百姓田地,拿來還債。

拿來還債,對於林延潮而言,自然是不虧。但對於林延潮名聲受損,這貸青苗錢,是解人燃眉之急的好事,但最後弄得老百姓賣田抵債,那還不如不借。

那麼林延潮的青苗法,就變成了巧取豪奪,如此就並非是他的政績,而成了他的惡名了。

但是付知遠相詢時,林延潮沒有立即起身,因為他不知付知遠心底是否已有主張。

若是沒有主張,林延潮起身說自是無妨,但有了主張,若不合他的意思,那麼二人很容易起衝突。林延潮不願再與付知遠關係搞僵,弄得如同前任知府一般。

這時坐在林延潮下首的吳通判起身道:“府臺,下官以為催科之事,重在於杜絕官吏侵蝕,若有發現立即監禁嚴追。”

付知遠點點頭道:“此言甚是,請別駕繼續說?”

吳通判道:“下官以為凡有違律者抓以嚴懲,那麼官吏必不敢抱僥倖之心。治國,唯有治吏二字!”

好一句‘治國,唯有治吏二字!’

吳通判的話,令下面的官員不由點頭稱許。

這一句話,好比八股文章,一下子破題,將題中意思道盡。

付知遠也是點頭,這吳通判確實說得不錯,然後問道:“請吳別駕繼續說。”

吳通判見得到知府大人的讚賞,當下神清氣爽,猶如科場下‘文不加點’般繼續道:“治國先治吏,治吏先正心。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上正則下亦正,只要我等以身作則,心正則身正,身正則明德,明德則吏治清明,吏治清明則天下大治。”

“好!”付知遠開口稱許。

下面官員也是稱是。

一名官員奉承道:“吳別駕之言好比經義之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娓娓道來,有理有據。”

一名官員不由讚道:“好一句‘吏治清明則天下大治’,真畫龍點睛之筆。”

林延潮卻眉頭微微皺起,倒不是說吳通判的話說得錯了,相反他這一番話很有見地。

只是在林延潮看來,都是虛文,沒有落實之事。換句話說,就都是理論上的東西,沒有實錘。

這也是明朝文人一貫的毛病,注重理論,而實踐不行。

林延潮不是反對理論,理論一定是要先於實踐(道在器先),但是理論不能脫離實踐(道不可離器)。

但林延潮沒有表態,這時付知遠察言觀色看得林延潮心底似有想法問道:“司馬有何高見?”

林延潮道:“吳別駕所言極是,下官深以為然。”

付知遠捏須,心覺林延潮如此就有掖著藏著的意思了,他不由眉頭一皺。

這時林延潮道:“不過可以再補充幾句。”

付知遠聞言眉頭頓時展開,欣然道:“請說。”

林延潮見付知遠倒是個虛心之人,於是道:“下官今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