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缽,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中關於這荀子復祀之爭論,可謂愈演愈烈。
但是官場上對此還算寬容,畢竟是意識形態之爭,沒有涉及到政治上的具體操作,所以在自己利益沒有受損下,哪個官員願意得罪林延潮。
但對於言官而言,無所謂利益受損不受損,他們要的是名聲。可是這一次以往最愛噴人的科道言官集體失聲。不過言官不說話,不等於沒有人站出來說話。
民間對於這樣的議論最感興趣。
京師之中聞道書院,明理書院等十幾位老儒生一併到登聞鼓院上書,言荀子之學非聖人之學,荀子之道非聖人之道,認為荀子不應該列入孔廟陪祀之中。
過了幾日,京中二三十名青年讀書人,也是到登聞鼓院上書支援荀子復祀之事。
他們言聖人之道由春秋時八道,最後流傳僅作二支。
一支以子思,孟子為道統,重於孔子的內聖之道。
一支以子夏,荀子為道統,側重孔子的外王之學。
兩支都是儒門一脈,專一則偏廢,並立則可互補。
此文一上,有人贊同,則有人反對。
為此翰林院的新民報刊發了翰林馮琦的文章。
馮琦乃當時文壇一傑,他的詩詞文章被讚譽為無三楊臺閣之習,亦無七子模擬之弊,與于慎行齊名有山左三大家之稱。
他撰文支援林延潮頓時引來的無數人的注目。
登了馮琦的文章後,身為新民報的主編方從哲,葉向高又請了名儒許孚遠於報上發表不同之見。
許孚遠號敬庵,是湛若水的再傳弟子,也是後來大儒劉宗周的老師,學兼理學心學之長,功底相當紮實,由他來撰文反對馮琦之論。
這新民報的一貫主張,就是立場沒有偏頗,其用意就是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因為馮琦與許孚遠的辯論,引起理學與事功學的辯論。心學也不甘寂寞,也參與了進來。
心學的代表是太倉管志道,他平日也是好與人辯難,並四處講學,名望不亞於許孚遠。
他有一句名言,必有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之力,而後可以立身。
管志道學貫三教,當下以‘心之體無善無惡’與理學的‘道性善’辯難。
管志道之意,就是理學心學雖都出自於孟子之道統,但也有不同,一為道性善,一為無善無惡。
無善無惡之語,不僅是王陽明說的,更出自於周敦頤‘太極本無極’之說。
管志道出面代表心學反對理學的‘性為善宗’之語,無意間卻成為了事功學的友軍。
人性到底是善,惡,還是無善無惡,大家各執一詞,憑什麼要天下讀書人都接受性本善的觀點。
那麼因性本惡之言而讓荀子罷祀也就名正言順了。
眼見從復祀荀子,一直到性本善,性本惡的爭論,但理學眾儒者都表示不能再忍了。
事功學之腦殘可以不計較,但心學你們怎麼也跟著起鬨,還是不是思孟學派的一支。對於理學而言性本善,乃理論之大本,豈容挑戰。
此事驚動了東林書院的顧憲成,他撰文於新民報上反對這一說法。
他認為太極本無極,本字是‘原來如是也’的意思,意思是太極就是無極,並非太極之上還有一個無極。
管志道撰文反擊道,善惡自陰陽出,陰陽就是一個太極。
而顧憲成撰文反擊,太極說裡,陰陽未分,而不是無陰無陽。
同時顧憲成他又同時抨擊其心學,本體和功夫,內聖外王一分為二。致知為格物,格物後方能致止。
最後顧憲成還與文章之末,撰文反擊,認為無善無惡之說,是鄉愿之學,以惡為善,以善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