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被剝開來講。
事實上,程朱理學的道統在於孟子,孟子的性善論天下皆知,那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更是載入了三字經,每個蒙童都會背出。
但荀子偏偏持性惡論。
荀子不僅認為性本惡,還認為聖人就是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
這等於從本質上否定了儒家的本體之說,朱熹認為人心善良的,只是因為物慾所矇蔽,只要革除了物慾矇蔽迴歸本體,就自然而然善良了。王陽明的看法也是相近。
自程朱之學的地位在明朝被確立後,廢除荀子從祀地位的呼聲就一直存在。眾儒者普遍認為聖人之道到(荀)卿不傳。
但林延潮透過李沂,楊鎬的上疏,卻確立了一件事咱們可以尊孟,但不可抑荀。
事實上從兩漢至唐時,荀子與孟子在唐宋時地位相當,都可稱之為亞聖。
然而到了宋朝儒者因為他一句性惡,大本已失,又兼他門徒李斯事秦所以名聲大壞。
荀子的學說有‘大醇而小疵’,不可因人而廢言。
對於最關鍵的性善性惡之爭,林延潮覺得討論這個沒意義,性善之論可以為本,但性惡之論可以補之。
最重要是林延潮以彼之矛,攻己之盾,一句話‘前代之所去取,蓋必有深意存焉’,當年司馬遷作列傳時,將孟子荀子二人合傳,儘管司馬遷稱孟子為子,而稱荀子為荀卿,但二人地位相當。
從兩漢到唐宋那麼多儒者都沒有廢除荀子的地位,為何到了明朝以理學為正宗後,卻出現了荀子罷祀之事,如此不是違背先人意願。
楊鎬,李沂此疏一上論據充分,而內閣下文此事當交禮部部議。
眾人一聽心想,林延潮是禮部尚書,禮部部議這偏袒的意思還不明顯嗎?於是眾人靜待此事結論。
這日林延潮正與孫承宗,袁宗道,李沂等幾個門生說話,這時候葉向高,方從哲二人一併而來。
一來葉向高即道:“大宗伯,不好了,太僕寺少卿楊四知抨擊荀子復祀之事。”
林延潮心道,我道是何人敢抨擊自己?原來是三羊之首楊四知啊。
方從哲面色凝重道:“大宗伯,你看看吧,這楊四知其他事不行,這往人身上潑髒水倒是有一手。”
“他在奏章裡陳言,荀子罷祀之事,是由嘉靖九年時,世廟所定的。楊四知在奏章裡談及‘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眾人聽了都知道楊四知的手段了,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更改禮儀制度,詮釋文字之事,除了天子本人以外,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當年嘉靖皇帝正是佔據了這一點優勢,故而在大禮儀之中獲勝。
葉向高道:“楊四知還說,當年主張罷祀荀子之事在世廟這裡已經是有定論了,今日更改此決定,實有傷於世廟之聖明,其心可誅也!”
說到這裡,眾人都是感到楊四知實在太卑鄙了,眼下反駁荀子復祀之事,都是緣出於那句性本惡,以及後來李斯間接導致坑儒之事。
這純粹是學術爭論。
但楊四知這一奏疏一下子,把這行為定性為‘出位妄議,有傷世宗皇帝聖明,其心可誅’。這等於一下子將此事擴大化了。
楊四知應是等了許久,這抓住這機會要致林延潮於死地吧。
眾人都是看向林延潮面色凝重,這復祀之事,才剛剛開始,難道就要半途而廢嗎?
但見林延潮從葉向高手裡取過楊四知的抄本看了一遍,伸手彈章失笑道:“我倒以為楊四知能寫什麼。”
說完林延潮走到桌案旁揮毫落紙。
眾人見此都是吃了一驚,林延潮為了應對楊四知竟然親自上陣反駁。
以林延潮乃當今禮部尚書的身份,更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