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葉向高,陳文才他們對書院底細,十分清楚。

書院分外舍,上舍,內舍。外舍有三十人,專課外課生,內舍有二十人,專課內課生,上舍只有十人,專課上課生。上課生,內課生都是書院最傑出的弟子,不少人都是過了縣試,府試的童生,他們的目標當然是進學,中秀才。

至於外課生,大多還是沒有考過縣試,府試,有考過的也多是名落孫山。

外課生,上課生,內課生,依考試成績排名,優秀者升補,不足者罷黜。

這快慢班的制度在現代,可是遭了不少詬病。可是在當時卻是常制,說起發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北宋變法,王安石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每月考試遞補升降,廢除科舉,以此作為國家取士的途徑。後這三舍升補法雖隨變法失敗被廢除,但卻被地方官學和書院採納。

在宋明以科考為主的書院,多采用三舍法。

一炷香後,三人拿著書本來到地頭。

一間門院上門匾上,掛著外舍二字,院子裡有一間四面開窗,坐南朝北的大屋子。

大屋子面南三開間,中央是講堂,左右兩側是廂房,三面圍繞,書堂廂房外都有環廊。天井前栽著兩株梅樹,屋子門額上書著二梅書屋四個字,說得正是天井上栽得梅樹,門額倒是寫得十分應景。

二梅書屋內,坐得都是書院弟子,沒有一人在交談,都在認真的讀書。三人見了這一幕,也是放輕了手腳,各自走到空著的案上坐下。

書屋沒有椅子,弟子們都是席地而坐,坐在地上後,林延潮抬起頭看著橫樑,更顯得廳堂高敞卻大。四面也沒有立柱阻隔,不僅一眼看到講案上,四周弟子的肩背都能看得見。

這書屋由於是獨棟一間,四面採光直接照入,窗明几淨的,感覺很好。比起光線昏暗,空氣潮溼的洪塘社學的講堂,條件果真好了不止一籌。

不過可能一個課堂內,容下三十人的緣故,桌案倒是比洪塘社學小了許多,只有半人寬。林延潮隨身攜來的書不夠鋪在案上,只能放在案几底下和兩旁,這樣就不能伸腿坐著了,只好盤起腿來坐在席上。

前後左右都是捱得很近,眼下他周圍的弟子,都是埋頭看書,講堂裡一片寧靜,只聽到翻書時的沙沙聲。

即便是外舍,弟子這等專注學習的態度,就勝過洪塘社學不知多少,

林延潮輕手輕腳從書袋裡取出一個竹筒放在岸上,竹筒蓋上蓋子,裡面裝滿水,口渴時可以拿來喝。林延潮發覺明朝讀書人都沒有課堂上喝水的習慣,大概是怕水容易打溼了寶貴書籍的緣故。

他們都是寧可下課時,跑到外面水缸舀水來喝的。林延潮開啟竹筒,喝了口水,將手擦拭乾盡這才坐定後。

他左右瞧了一眼,一旁的弟子都是合著《孟子》一書,對著《孟子集註》在看。

孟子是四書裡最難的一書,太祖朱元璋就不喜歡孟子,而作為應試書籍,孟子裡被刪減了不少誅一夫之類不利於皇權的話。

林延潮心想大概是等會要講孟子,於是從書袋裡講《孟子集註》放在案上攤開。林延潮一入學,書院就給了他一套私坊刻的四書章句集註。

這是濂江書院自己版的書,用發黃的竹紙作的,雖談不上太好,但線裝,版刻都十分精細,而且書裡錯漏,謬誤都很少。

雖說是一本新書,從無人用過,這讓喜歡讀別人註釋的林延潮有些失望。不過重生後兩個月以來,看了不少古文書後,林延潮也是開始十分習慣起來,整篇不加句讀,音切的書來已不算麻煩,若是白一些的文章,看起文言文有時還白話文更順溜。

翻開書,書頁上帶著芸草香,芸香可以闢蠹,所謂書香門第,書香就是芸草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