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小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改初心,變身成仙,江川小河,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羲月話落,伯邑考和姬發頓時臉色大變。十死無生,十死無生。他們腦中不斷迴盪著這句話。

他們有些不相信,父親早就給他們算過命,都是富貴長壽之相,怎麼可能會有必死之局呢?

隨即他們又想起姬昌的交代,讓他們萬不要前往朝歌。難不成父親早就算到了些什麼?

姬發神色不定的問道:“仙姑此言當真?”

羲月說道:“那就看居士信或是不信了。”

機會已經給了,就看伯邑考自己的選擇了。人各有命,羲月不會強行干預,又何況是一個不太重要的人。

他們敢埋下這一手,羲月也能讓他們看看什麼叫做在絕對的實力之下,什麼陰謀詭計都沒有用。

姬發看著默然不語的伯邑考說道,“大哥,此事還是作罷吧。”

伯邑考沒有說話,思索再三後說道,“二弟,莫要再勸了,朝歌,我定然要去的。若是能救回父親,讓父親少受些苦,我舍了這條命又如何?”

“父親沒了我還有你們,可是父親若是沒了,我們就都沒有父親了。子代父過,天經地義。”

姬發被伯邑考的話震驚的半天沒有回過神,他不如大哥,他不敢也做不出這種選擇。

“可是大哥,你如何能讓父親受那白髮人送黑髮人之苦?”姬發說道。

伯邑考沒有說話,似乎這件事沒有兩全之法。可是他既然決定了要上朝歌,那就一定要去。

羲月忽然覺得她這個時候是不是該裝個高人模樣,飄然遠去,反正他們也當她是透明的。

不過經過這幾句話,羲月大概知道為什麼伯邑考要死了。因為伯邑考是一個固執堅定的人,一但做了決定就不會更改。

而且他還是一個十分有主見,又十分善良的人。他身上有王者的風範,也有王者的氣度。比起姬發的優柔寡斷,他更適合當一個君王。但是有一點,姬發比較寡情,他更適合舉旗起義。

對於姜子牙來說,伯邑考會是一個好君王,但是不適合他。姜子牙是一個很獨斷的人,他需要姬發這種事事都會聽他的人。

而伯邑考不會,他有著自己的想法。重要的是伯邑考此人非常善良,從他言行和身上清光就可以看出,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善人。

這麼一個善人,又是一個堅持自己底線的君王,他怎麼會容忍姜子牙帶著闡教的人無緣無故的殺害截教仙人呢?

雖然對方是阻礙他們伐紂的,可是截教行事也算光明磊落。只是擺下陣來,並未傷害任何人。而闡教入陣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殺了,先行開了殺戒。試問這般行徑,伯邑考又如何會答應。

何況闡教和截教的教主是師兄弟,切磋可以,但是同室操戈,絕對是伯邑考的大忌。甚至姬發也不喜歡,只是他會礙於姜子牙的面子,不會反對。

說白了,姜子牙和闡教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君王。這樣他才可以無所顧忌的,把截教送上封神榜。

姬發或許知道殺了截教弟子,會引來更多的截教,到時候就會演變成闡截兩教的爭端。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但是姬發卻不敢阻止,因為他懦弱,怕失去姜子牙的助力。伯邑考也或許會這樣,但是他比姬發有原則。而這個原則會影響這場大戰。

這裡,羲月終於看到一點西方二教或者是原始的佈局了。或許姬昌吃了伯邑考的肉,得了一絲帝王之氣,才有機會登上文王之位。子不能先於父稱王,只有姬昌登位,伐紂才能開始。

不知為何,羲月突然冒出這樣一個想法。

伯邑考說道:“可若我不上朝歌,何人會提起父親,父親怕是要在那裡一輩子了。”

七年之期,按某些演算法其實已經到了。可是朝歌那邊還是杳無音訊。這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