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頁,長安朝雲,水合,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四十年過去,她已是極盡尊榮的太皇太后,宋若憲卻依舊用這種堪稱挑釁的態度對待她,令她一見此人,便覺得眼睛裡像進了沙。
「宋先生,元真娘子近日編出了一套相和大麴,打算請你寫相和歌辭。」郭太后在上座睥睨著宋若憲,倨傲地笑道,「先生既然文擅雕龍,就不要推辭了吧?」
郭太后這一番話,聽得元真和晁靈雲都有點傻眼——雖然她們的確是這個意思,但是這話從郭太后嘴裡說出來,怎麼聽著就那麼刺耳呢?
相比師徒二人的尷尬,宋尚宮卻是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回答:「太皇太后開口,老身敢不從命?」
「如此甚好。」郭太后快活地笑起來,抬手指了一下晁靈雲,「元真娘子說她是受了這位弟子的啟發,才想要編一套相和大麴。所謂擇日不如撞日,不如現在也讓她啟發啟發宋先生吧。」
此話一出,晁靈雲已是呆若木雞,元真慌忙向郭太后下拜,告了一聲罪:「太皇太后恕罪,奴婢今日來得匆忙,沒讓弟子準備舞衣與刀具,此刻恐怕難以舞刀……」
「無妨,」郭太后打斷元真,逕自望著宋尚宮,笑道,「宋先生一向慧眼識人、觀照內心,不會只著眼於外在,我說的可對?」
「太皇太后謬讚。」宋尚宮客氣了一句,慈藹的視線落在晁靈雲身上,淡淡一笑,「這位娘子就是元真娘子的高足吧?老身年事已高,耳聾目昏,不勞煩娘子舞刀,但求能與娘子在末座一敘。」
話音剛落,不等晁靈雲回應,郭太后已即刻吩咐左右:「來人啊,給宋先生與晁娘子看座。」
晁靈雲就這樣跟著宋尚宮坐上了宴席末座,整個人糊裡糊塗,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
宋尚宮卻是氣定神閒地抓起她兩隻手,仔細看了看,笑著問:「娘子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慣用何刀?」
晁靈雲被她慈愛的目光注視著,彷彿沐浴在暖洋洋的春光裡,陶然回答:「回宋先生的話,奴婢名叫晁靈雲,今年十七歲,慣用吐蕃彎刀。」
「聽娘子口音,似乎不是長安人?」
「奴婢是在蜀地長大。」晁靈雲老實承認。
宋尚宮點點頭,話鋒一轉,忽然問:「娘子今晚用過飯沒有?」
晁靈雲被她一問,肚子頓時就有點餓,赧然回答:「不瞞先生,奴婢還不曾用飯。」
「那我們就邊吃邊說吧。」宋尚宮吩咐侑酒的宮女擺上飯菜,一邊含笑看著晁靈雲大快朵頤,一邊與她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
「老身一輩子從沒離開過長安城,娘子和老身說一說蜀地的風光吧。」
一提起家鄉,晁靈雲便停下筷子,興奮地對宋尚宮說:「其實奴婢也不大能說得好,反正那裡的山特別特別高,從山下看就像能碰著天似的。山上時常下雨,一到雨天整個山頭就被乳白的雲霧籠罩著,濕氣特別重。對了,奴婢的假母曾教奴婢讀詩,奴婢讀到李太白的那首《蜀道難》時,便覺得蜀地險峻奇絕的山水,盡在那首詩中。」
宋尚宮微笑著點點頭,陪著晁靈雲坐足了一頓飯的工夫,便去向郭太后復命:「老身此刻已略有所得,不敢說成竹在胸,還需聽一遍鄭中丞彈琵琶曲,以便確認格律。」
這一次郭太后沒有反對的理由,遂命鄭中丞再度登上舞筵彈琵琶,又讓內侍在臺下設案,擺好筆墨紙硯,供宋尚宮寫歌辭。
鄭中丞與宋尚宮素來交好,她抱著小忽雷款款登臺,與臺下安坐的宋尚宮四目相對,心照不宣,同時指尖疾如電掣,當弦一掃。
剎那間聲如裂帛直通天際,如高山仰止,令人爽心豁目;及至跟隨樂聲飛上山巔,極目四望,但見山頂復有流雲靄靄、霞光成綺;到了這等境界,樂聲仍能向上攀援,如雲外還有青天,更覺一片空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