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頁,雙璧,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延壽堂內,燈火通明,鎮國公一家坐在明老夫人面前。鎮國公問道:「母親,您留兒子下來,是有什麼吩咐嗎?」
明老夫人放下茶盞,沉沉道:「眼看二郎就要授官了,老身想問問你們父子,對官職一事,可有章程?」
今日晚飯後,明老夫人一反常態將鎮國公留下,明華裳、明華章也跟隨在側。明華裳輕手輕腳放下茶,飛快瞄了眼身旁的明華章,大概猜到明老夫人要說什麼了。
鎮國公對此很看得開,說:「此事由二郎決定吧。他已經長大了,想做什麼,該做什麼,他自己心裡有數。」
明老夫人和眾人一起看向明華章,明華章頓了頓,如實說:「回祖母、父親,聽聞京兆尹調任外地,我想去京兆府。」
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明老夫人臉色都變了,皺眉道:「京兆府?二郎,你可知京兆尹好端端的京官不做,為何被調去外州?就是因為他得罪了人。京兆尹名義上是長安長官,掌管京畿政事,但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長安城內什麼雞毛蒜皮都能推到京兆府頭上,可是京城水深,這麼多權貴,京兆尹能管什麼?京兆府事情多,責任大,稍有不慎就得罪人,十年換了十五任京兆尹,實在不是什麼好去處。」
明華章當然知道,在長安這種掉下一塊牌匾都能砸到三個權貴的地方,做京城的行政長官,實在不是什麼好職位。可是就是因為人事變動頻繁,誰接手京兆府後都不敢作為,寧願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只等著調走後萬事大吉,京兆府辦案能力才如此不濟。
明華章在天香樓時,親身感受過京兆府辦案是多麼馬虎。差吏不專業、不細緻尚有情可原,但態度不端正,從上到下都透露著對人命的漠視、對差事的敷衍,才是京兆府最大的問題。
長安乃是李唐故都,如果連長安百姓的冤案都得不到申訴,那李唐還有何面目統治山河,享萬民供奉?
明華章說道:「回祖母的話,孫兒知道,但正因如此,孫兒才更應該挺身而出,敢為人先。」
明華裳眼珠悄悄流轉,看向明華章。他筆直坐著,鼻樑線條像山巒一樣高挺又精緻,睫毛纖長濃密,眼眸清澈幽黑,下頜線將這張漂亮的側臉一筆勾起,宛如最出名的畫家收筆,形與神都定格於此。
這番話由別人來說有沽名釣譽之嫌,但出自他口,明華裳就相信他是真的這麼想。
明老夫人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沉著臉道:「二郎,官場可不是學堂,理想再崇高,升不了官也是枉然。你有這心是好的,但這一批進士這麼多,還有好些寒門子弟,自有那些人去京兆府得罪人,你應當去個清貴之地,好生經營仕途。」
明華裳若有所感,果然,明老夫人緊接著就說:「老身今日見到了吏部尚書的夫人,她對你十分欣賞,正巧尚書也有一女,和你同齡,為人聰明伶俐,飽讀詩書,甚是討人喜歡。改日老身請吳夫人來鎮國公府做客,你和尚書千金認識認識,談談詩文……」
明華章聽明白明老夫人的意圖了,立刻打斷老夫人的話,冷淡又直白地說道:「謝祖母好意,但我沒考慮過成婚,尚書夫人的厚愛,我擔當不起。」
明老夫人被如此直接地搶白,臉上有些不好看:「只是賞花宴,讓你和吳小娘子認識一下,又不是非要定下什麼。吳小娘子自小跟著父親讀書,文採頗好,你也從小苦讀文史,你們兩人說不定很聊得來。」
明華章冷冰冰說道:「孫兒研讀文史,可不是為了和閨閣女子賣弄。」
明老夫人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