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頁,雙璧,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稟魏王,昨夜參星剛傳來的密報,這個任務已分配給雙璧,絕無虛假。」
「好!」魏王連說了三個好字,興奮道,「魚已經上鉤,接下來只待收網。你們務必盯緊了普渡寺,我定讓他有來無回!」
屬下抱拳應下。魏王多日來的鬱悶一掃而空,難得覺得神清氣爽。
姑母這段時間不斷撮合武家和李家,不光給他的兒女賜婚,還將兩家人叫到一起,李家人一排、武家人一排相對而跪,當著女皇的面起誓往後親如一家,和睦相處,不再糾結之前的恩怨,若有違背天誅地滅。女皇甚至將誓言刻在丹書鐵劵上,高高供在大明宮中,以做憑證。
女皇所言所行似乎都在印證著,她當真要將皇位傳給太子。魏王不服,結親聯姻如何,立券為證又如何,等李家掌權後,想要撕毀誓言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做再多保障,如何比得過自家人登基?
魏王不甘心,但不敢明著反對姑母,他需要抓到李家的一個大把柄,證明李家一直有不臣之心,以此來動搖姑母傳位於李的決心。
章懷太子的後人,就是最好的突破點。
若讓姑母知道這些年李賢的孩子一直長在她眼皮子底下,甚至有臣子幫李賢苦心隱瞞,她會如何想?她信不信相王、太平公主對此一無所知呢?
信或不信其實也無關緊要,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當權者能容忍這種事。當年高宗還在世時,他因為頭疾無法理政,只能將權力分給武后和太子。但皇長子李弘體弱,竟然比高宗還先一步離世,高宗悲痛之下立次子李賢為太子。
李賢容貌俊秀,舉止莊雅,少時便有才名、賢名,他當太子後留心政務,禮賢下士,撫愛百姓,對刑法所施也細審詳察,平復了不少積案冤案,深得臣子擁護,甚至高宗都滿意地下詔,公開表揚李賢「好善正直,是國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懷」。
最重要的是李賢還身體健康,他性情繼承了父親的寬厚和善,身體卻傳承武家這一脈的健康長壽,能文善武,騎馬、射箭、文學、音律樣樣精通,是毫不誇張的大眾情人,無論男女老少提起太子都喜歡不已。
有這樣一個人和武后分權,無疑是武后的極大心病,甚至可以預見,等李賢登基後,政壇上便沒有武后什麼事了。武后當然不允許,永徽末年她耗盡心力,發動自己全部能量,將李賢打為謀反。
李賢為證清白,自盡於東宮,真成了全朝臣子的明月光硃砂痣。時隔這麼多年,依然有人悲痛扼腕,替李賢打抱不平。
李賢死後,被高宗追封為章懷太子,高宗冊立第三子李顯為太子,沒過多久高宗病逝。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顯上頭有兩個出色的兄長,壓根沒想過爭皇位,從小按富貴閒王長大,根本沒有任何政治能力。他登基後還來不及大展拳腳,僅一個月就被武后廢除,貶為廬陵王,幽禁十餘年,今年才剛剛被召回京城,第二次被冊為太子。
李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命運巨變並沒有拔高他的政治素養,他依然還是個膽怯懦弱的閒王,根本不適合做太子。李唐老臣甚至民間百姓不止一次暢想,如果章懷太子還在就好了,哪還有李顯、李旦什麼事呢?甚至,局勢壓根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然而,假設再多遍,李賢也死了。魏王曾經沒把李賢當回事,一個早就死掉的短命鬼,朝野聲望再高,又能和他爭什麼呢?但現在不一樣了,尤其是魏王知道,李賢很可能還有孩子存世。
如果是個女孩還好,如果是個男郎……那簡直是一道驚雷落在滾油裡,不光女皇的皇位受到挑戰,太子、相王的繼位順序,全部可以掰扯掰扯了。
魏王對這件事十萬個上心,這個孩子無論男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