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頁,雙璧,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華裳想不通,繼續套小沙彌的話,她一臉詫異問:「既然這樣,那外面為什麼說是普渡寺?」
「誰知道呢?」小沙彌苦著臉,「我們寺無名無號,承蒙施主功德才建起來,本來香火就少,也不知礙了誰的眼,要受這種無妄之災。四年前那件事發生後,住持迫於無奈改了寺名,都過去這麼久了,流言又被掀起來,定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明華裳也覺得連環殺手的話題在長安內突然爆火有貓膩,但看小沙彌的意思,似乎覺得有人在惡意搶他們的香火。明華裳不懂佛,不明白長安這些佛寺之間的圈圈繞繞,便做出義憤填膺的樣子,煽風點火道:「是呢,什麼證據都沒有就怪到你們頭上,實在太不講道理了。」
她順著小沙彌的話抱怨,中途一直在觀察沙彌臉色。最後,她不經意問:「小師父,想要解決謠言,總得知道癥結在哪裡。前幾天的案子和普渡寺沒關系,但四年前的呢?會不會是四年前你們疏漏了什麼,被外人誤會了?」
小沙彌皺著眉道:「四年前那位遇害者是國子監祭酒的千金,我們供著她還來不及,怎麼會疏怠她呢?但她性情古怪,每次來寺裡後不喜歡去大殿裡聽經,總是帶著丫鬟在廂房裡單獨禮佛,從不叫我們打擾。那日她來佛寺後照常去了她慣用的廂房,然後就關門閉戶,遣散僕從,我們習以為常,自去接待其他香客。我們忙起來就忘了她,後來黃家人突然闖進來,我們才知道她竟然還在寺裡,住持忙帶人趕到廂房裡,發現裡面門窗完好,人卻不見了。」
明華裳問:「那時屋裡點燈了嗎?」
小沙彌搖頭:「沒有,屋裡是黑的,所以我們才覺得她已經走了。」
門窗完好卻不見人,那就是自己走出去的了。明華裳問:「這麼大一個人又不可能憑空消失,沒人看到她出門嗎?」
「這正是我們有嘴說不清的地方。」小沙彌道,「沒有任何師兄弟注意到她,我們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出去的。因為這事,師兄們被懷疑說假話,沒少被官府審問。」
明華裳注意到沙彌說黃採薇在寺裡有廂房,或許去實地走走能找到線索。明華裳不經意問:「你們寺裡還給客人提供單獨的廂房?」
小沙彌對此見怪不怪,引著她往東路走去:「在這邊。常有香客來城外清修,不想被人打擾,住持便收拾了廂房,供客人單獨禮佛。但廂房有限,來之前得提前和住持說一聲,只要房間有餘,住持便會收拾出來,無償供給客人。」
明華裳受教般點頭,心裡卻知道沙彌說是無償,但一定會優先供給功德大的香客,說白了還是得在普渡寺捐錢。明華裳走在迴廊中,輕輕咦了一聲:「小師父,你們寺的路怎麼修得圈圈繞繞,和宅院一樣?」
「施主好眼力,這乃是客人捐贈的功業,我師父原本在靈感寺修行,得道後搬到此處自立門戶,後面才收了我們師兄弟幾個。」
此時佛教盛行,朝中許多名門貴胄都流行將自家宅院捐給佛寺,連公主、王爺也經常如此。想來普渡寺便是這樣,前身是住宅,後來被捐給佛祖,修整後成了如今的普渡寺。
明華裳道:「普渡寺竟然是這樣來的,這位捐獻宅子的善人可真是功德無量,敢問是哪戶人家?」
「鄭家。」小沙彌特意提了一句,「是滎陽鄭氏。」
明華裳一聽就明白了,原來是五姓七望中的滎陽鄭氏,難怪。這時候她再看身周宅院,只見屋簷高聳,門檻重重,頗有古意,難怪許多人願意來這裡清修。
明華裳穿過花園,由衷讚嘆道:「這個園子修得真漂亮。」
「畢竟是滎陽鄭氏的舊宅,世家氣蘊在這裡,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