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頁,雙璧,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華章的語氣卻還不急不躁,緩緩說起下一個嫌疑人:「淨慧是我讓人查普渡寺身份度牒時,無意發現的。淨慧不通水性,帶關中口音,但度牒上寫他是襄州人士,七歲時家鄉遭遇水災,他是全家唯一活下來的,後來被和尚收養,從此阪依佛門,改名淨慧。」
明華裳一聽就警惕起來:「襄州人,七歲能從水災中活下來,但竟然不通水性?」
「是的。」明華章沉靜道,「我已派人去淨慧剃度的梵音寺打聽他的生平和長相,如果和現在的淨慧和尚不符,那就說明淨慧已遭遇不測,他的身份文牒被人盜用了。」
這種事並不罕見,佛門講究四大皆空,不問紅塵,只要剃度後,和尚、尼姑不必向朝廷交稅,不必服兵役勞役,遇到任何一座寺廟只需拿出自己的身份證明,就可以免費借宿求齋。
自南北朝以來,朝廷貴族大肆推崇佛教,佛寺已佔據了大量人口、土地,佛門度牒也成了搶手貨。若是能搞到和尚的身份文牒,在外打扮成和尚行走,就可以名正言順躲過朝廷官差追捕,還能得到大戶人家信任,很多打家劫舍的土匪都喜歡這樣做。
他們現在
見到的「淨慧」,很可能已經不是淨慧了。
明華裳想到在普渡寺時,曾有人鬼鬼祟祟徘徊在黃採薇廂房外。明華裳問:「當初偷窺我們的人,是他嗎?」
「不確定。」明華章答道,「我悄悄和普渡寺僧人打聽淨慧為人,他們說淨慧態度很不端正,做早課、晚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獨來獨往,神出鬼沒,寺內許多人對他頗有微詞。更甚者,有人說淨慧似有偷東西之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