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頁,雙璧,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是天上掉餡餅,老天著實不開眼。
當然,命最好的,還當屬面前這兩位。一個雖然被送到鄉下,但一出生就成了雍王的救命恩人,只需要受十七年苦就能安享後半生榮華富貴;另一個更離奇,直接仗著兄妹情誼,成了雍王妃。
明妤說不羨慕是假的,早知道二郎是皇家人,當初在公府的時候,她就主動去噓寒問暖了,說不定現在雍王妃就成了她。然而天底下沒有早知道,明妤只能壓下無謂的假設,繼續經營她和明華裳的關係:「你們說的是,是我疏忽了,等回去後我就將布料扔掉。」
明華裳冷淡道:「那些孔雀的羽毛甚至命已經失去了,如果扔掉,它們的死豈不是成了笑話?不如退回商鋪,商人掙不了錢,此後自然不會再捕殺孔雀織布。」
明妤滿口應下,開玩笑道:「雍王此番立了大功,
對你又那麼上心,二妹妹以後有花不完的榮華富貴,竟還會在意一條裙子的錢?」
「不是錢的事。」明華裳淡淡道,「何況,這兩件事有什麼關係嗎?」
明妤笑了笑,不再說了。明雨霽冷眼瞧著這些名媛貴婦變臉,忽然覺得,她們和那些市井婦人沒什麼不一樣。
都是一樣的捧高踩低,欺軟怕硬。她曾經以為不染凡塵、高雅美麗的貴族,也不過如此。
明妤後面又說了什麼,明雨霽就懶得聽了。外界對鎮國公府趨之若鶩,但明雨霽知道,明華裳這些天並不快樂。
外界都等著皇帝辦完懿德太子的喪事後,給雍王、太平公主、相王及神龍政變的功臣論功行賞。但耽誤了這麼久,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臣的下場,未必都很好。
第166章 婚嫁
三月中,聲勢浩大、所費不貲的懿德太子葬禮落定後,終於輪到萬眾期待的論功行賞環節。
皇帝非常豪爽,連發三道聖旨,將弟弟相王李旦加為安國相王,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給妹妹太平公主加號為鎮國太平公主,實封五千戶;加封侄兒李華章為護國雍王,授光祿卿,以表彰三人的擁立之功。除此之外,謝濟川、江陵、任遙等參與神龍政變的臣子也紛紛加官進爵。
這三道聖旨出來後,整個長安都愣住了。封號上能加安國、鎮國、護國等字樣,無疑是極大榮耀,但是,除了一個好聽的名譽之外,相王、太平公主、李華章並沒有落到任何實際的東西,反而明升實貶。
相王、太平公主暫且不說,最明顯的是李華章。李華章原擔任京兆府少尹,皇帝將他提拔為光祿卿,看似從從四品升為從三品,但京兆府尹掌管京畿行政事務,而光祿寺卿掌宴勞薦饗、宮殿門戶、帳幕器物、百官朝會膳食等,換言之,就是皇宮的廚師長。
從京城長官到司膳廚子,這其中的落差,連三歲小兒都能看出來。與之相對的,韋皇后的孃家人、安樂公主的親信,卻紛紛進入朝廷要害。
眾人很容易便嗅出味道來,大唐雖復,但李家已不再是鐵板一片。
李顯好不容易才重新回到皇位上,這些年他受夠了朝不保夕、任人宰割,上位後第一件事是大肆補償這些年吃過的苦,第二件事,就是集權。
連母親都會害他,何況弟弟、妹妹、侄兒呢?這十年飄零教給他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權力一定要握在自己手中。
在李顯眼裡,相王、太平公主、李華章都是外人,同甘共苦的妻子、兒女才是自己人。他的長子被打死了,二兒子被貶為庶人,三兒子自小不親近,父子間沒什麼情分,李顯能倚仗的,就只剩下韋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