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3頁,雙璧,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不去裡面睡?」
明華裳搖搖頭,打起精神來:「沒事,只剩阿父的了,我很快就能編完。你不是進宮了嗎,怎麼這麼快回來了?」
李華章想起宮裡的事,微微嘆了口氣。他進屋坐到她身邊,接過線簍,溫柔細緻替她分線:「裳裳,我……」
明華裳像有讀心術一樣,道:「打住,我們是夫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可別說對不起我、連累我之類的話。」
李華章薄唇動了動,輕輕抿住,心裡越發過意不去:「是我不好,當兄長時鳩佔鵲巢,當夫君還要連累你和家人分離。」
明華裳眸光動了動,她放下編了一半的長命索,認真望向李華章:「怎麼了?宮裡和你說什麼了?」
李華章再次嘆氣:「廢太子雖然已伏誅,但皇帝、皇后很受驚嚇,生怕其他皇子也效仿廢太子造反。皇后尤其不放心二皇子譙王,則天皇帝還在時,譙王就向二張兄弟告密,害死了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如今他在均州做刺史,皇后擔心他會帶兵造反。」
譙王就是二皇子李重福,韋皇后堅持認為是他向二張兄弟告密,引發丹鳳門血案,害死了她唯一的嫡子李重潤。韋皇后十分厭惡李重福,皇帝登基後她不允許李重福待在長安,隨便封了個譙王,將他打發到瘴疫橫行、積貧積弱的均州做刺史,哪怕皇帝屢次大赦天下,韋皇后也不許赦免李重福。
廢太子兵變失敗後,韋皇后的疑心病被勾起,看皇帝剩下幾個兒子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尤以譙王為甚。這不,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韋皇后就是覺得譙王會造反。
明華裳聽到李華章的話挑了挑眉,試探地問:「所以,皇后讓你……」
「聖人、皇后說我在神龍政變有功,十分信得過我的能力,所以命我去商州,明為做刺史,實則監視譙王。若譙王有造反的念頭,立刻發兵討之。」
明華裳聽後輕輕呀了聲,絲毫不覺得意外。
韋後如今高歌猛進,大肆在朝中安插黨羽,主持科舉,聽說還有意去泰山封禪。這些舉動仔細瞧,不正是當年則天皇帝稱帝前的翻版嗎。
韋皇后的模仿並不高明,不止明華裳,朝中許多人都看出韋皇后有意效仿則天皇帝。按則天皇帝的路子,把持朝政後,下一步就該清掃正統的皇位繼承人,為自己登基做準備了。
皇帝一共四個兒子,嫡長子李重潤被則天皇帝打死了,庶三子李重俊因造反被屬下斬首,皇四子溫王李重茂年紀小好操縱,皇二子李重福年紀既長又和韋皇后有舊怨,無疑是韋後下一個重點關照目標。韋皇后讓人去查譙王有沒有造反之心,就算他本來沒有,得知嫡母派了人去,沒有也得變成有了。
韋皇后派李華章去監視譙王,就是一箭雙鵰之計。韋皇后信不過皇帝的兒子,哪又怎麼可能信得過侄子呢?
李華章是章懷太子的兒子,既有功勞又有實績,在朝中名聲一向很好。韋皇后畢竟是譙王嫡母,在禮法上有天然優勢,她能搬出身份壓庶子,卻未必壓得住功勞赫赫的侄子。
有李華章在,就算皇帝的兒子都死絕了,朝臣也不會同意讓安樂公主甚至韋皇后做皇帝。所以韋皇后想出這個計策,派李華章去商州,商州和均州相鄰,均州瘴氣橫行,商州也沒好到哪兒去。就算李華章能熬得過瘴氣,等譙王造反,他就是前線,待譙王和李華章斗的兩敗俱傷,韋皇后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韋皇后的算盤打得十分響亮,想一石二鳥,同時消耗掉兩個最有威脅的皇位繼承人。她的計劃並不算高明,明華裳能看得出來,李華章這個當事人恐怕更清楚。
明華裳心裡替李華章嘆息,他默默守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