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稅,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這一節課,要講的就是——稅收。”
“同樣,今天這節課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稅收的本質。”
“第二部分,講稅收對國家的意義。”
姜星火的手中,銀幣旋轉不休,他輕聲問道。
“我想問一個問題,你們是如何理解‘稅收’這兩個字的含義的?”
——————
隔壁密室。
昨晚蹇義的疑問,在今天就得到了解答。
當蹇義和茹瑺追隨著朱棣、道衍進入密室,聽到牆壁上傳來的聲音時,同時感到了某種“羞恥”的情緒。
皇帝帶頭偷聽?
這也太不體面了吧。
大約是看出了兩位尚書的心思,朱棣乾脆問道:“兩位愛卿是如何理解稅收的含義呢?”
吏部尚書蹇義老成持重,又身居六部之首,乃是實際意義上大明地位最高的文官。
這點小問題,自然不可能難得倒蹇義。
“所謂稅收,說來倒也話長。”蹇義捻了捻鬍鬚率先說道:“夏朝最早出現的財政徵收方式是‘貢’,即臣屬將物品進獻給君王。當時,雖然臣屬必須履行這一義務,但由於貢的數量,時間尚不確定,所以,‘貢’只是‘稅’的雛形。”
“而後來,西周徵收軍事物資稱‘賦’,徵收土產物資稱‘稅’。春秋後期,賦與稅統一按田畝徵收。雖然‘賦’原指軍賦,即君主向臣屬徵集的軍役和軍需品.但事實上,往往徵集的收入不僅限於軍賦,還包括用於國家其他方面的支出。”
“後來,國家對關口、集市、山林、湖泊等徵集的收入也稱‘賦’。所以‘賦’已不僅指國家徵集的軍需品,而是具有了‘稅’的涵義。”
吏部尚書蹇義總結道:“因此,稅收也就是‘賦’與‘稅’的總和,即百姓向國家繳納的田畝、關口、集市、山林、湖泊等等的部分產出。”
這裡便是要說,吏部尚書蹇義講的這些,其實就是說稅收等於田稅、關稅、商稅、山林湖泊稅,這也是封建王朝收稅的主要稅種。
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山林湖泊也是國家\/皇帝的,否則當初為什麼水泊梁山那一圈的好漢會被逼反?
不就是因為宋徽宗宣佈打魚也要開始按照老規矩收稅了嘛。
兵部尚書茹瑺也是這麼理解的,這其實是封建時代傳統官僚對於稅收的最直觀理解。
百姓給朝廷交稅就叫稅收,至於這個稅收什麼,完全取決於當地有什麼。
有田地的就種糧食交糧食,交通要道就交過路費,商埠繁華之地交商稅,靠近山林湖泊就交特產。
看著兩位尚書對自己答桉信心滿滿的樣子,朱棣笑了。
“陛下何故發笑?”吏部尚書蹇義緩緩說道,“若是臣說的哪裡不對,您不妨指出來。”
朱棣此時,其實非常非常想把老二那句欠揍的“啊對對對”說出來。
但是考慮到,這樣似乎有些嘲諷的意思。
實在是對兩位國家重臣不是很尊重,所以就忍住了。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壓制住了笑意,說道:“你們待會兒,就知道了。”
道衍則是轉動手中的念珠,一言不發。
看著滿臉笑意的皇帝和老神在在的道衍。
蹇義和茹瑺對視一眼,一臉茫然。
難道他們說的不對嗎?
可原本信心滿滿的他們,看著抿著嘴都藏不住笑意的皇帝,又開始動搖了起來。
這個世界是不是出了點問題?
如此正常的回答,皇帝為什麼要做出這種強忍著嘲笑的舉動?
到底是他們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