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章 吃煤的鐵馬,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嘆一聲。
這個問題,也同樣是困擾在室內的幾位大明帝國高層腦海中的事情。
是真的死局,選哪個都有極大的弊端,看起來似乎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可是,真的沒有辦法破局嗎?
朱棣的目光投向了牆壁。
李至剛也好奇地跟著看了過去。
他似乎想透過牆壁,看清楚對面那個神秘人的樣子。
——————
牆內,兩人也幾乎給出了跟密室裡差不多的答桉。
姜星火總結道:“所以說,其實糾結的地方就在於三個點。”
“第一點,要顧忌南北分裂,需要照顧北方。”
“第二點,糧食供給現狀是南多北少,經濟中心在南方。”
“第三點,要備邊,但軍隊不放心遠離統治核心。”
朱高煦點頭道:“大略如此。”
姜星火把這幾句話,簡略寫在了曬乾的沙地上。
“一個點一個點來思考,慢慢來,不急。”
姜星火說道:“首先說第一點,為了不讓大明的南北矛盾進一步加劇,定都北方,肯定是有必要的,這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廟堂訊號。意味著朝廷沒有放棄北方,朝廷有意彌合南北之間的長期分裂。”
朱高煦有些迷惑。
“可是姜先生之前不是說人口、金錢、糧食,都是跟隨經濟活動分佈的,而經濟活動的核心是糧食運輸的時間和數量.意味著大明不適合遷都北京啊。”
“定都,跟遷都,是兩碼事。”
姜星火舉了個例子:“鳳陽還是中都呢,鳳陽就不是都城嗎?這有什麼影響呢?從北宋至元朝,都是‘四京制’,北宋四京為開封府、河南府、應天府、大名府,元朝有四都哈拉和林、大都、上都、中都。”
“所以說,大明是可以有三到四個首都的,算上現有的中都鳳陽、南京應天府,再多兩個首都,譬如北京北平府(姜星火知道北平府已改名順天府,但不能說),再弄個什麼西京、東京,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高煦試探著說道:“那姜先生的意思就是,大明可以定都北京,但不一定遷都?可如果只定都不遷都,北京不就跟中都鳳陽一樣了嗎?”
姜星火搖了搖頭:“不一樣,我們接著往下說你就知道了。”
姜星火繼續說道:“第二點就是南方糧食多,北方糧食少,而北方由於面臨邊境威脅,加上土壤、降水、作物等因素,北方數十萬衛所兵和藩王護衛兵的軍糧,是基本無法自給自足的,為了養規模龐大的軍隊,必須持續不斷地從經濟中心南方來調運糧食到北方.如果遷都到北京,那麼隨之而來的龐大官僚系統和他們的家人以及相關服務的人員,更會急劇地加重北方糧食短缺的問題。”
朱高煦本想說化肥增產的事情,但隨之就醒悟了過來,姜先生還不知道這一切,須得暫時瞞住他。
畢竟這節課講完,還剩三節課姜先生就會出獄了,最後這段短暫詔獄時光的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
“不可以疏浚大運河,重開漕運嗎?”朱高煦忍不住問道。
“漕運就是餿主意一個。”
姜星火毫不留情地揭破了真相:“漕運損耗十倍於海運,而且極易加重百姓負擔,形成依賴漕運的利益集團,隨著時間的推移,漕運本身的成本甚至會超過運糧食的成本!換句話說,往北面運一石糧食,朝廷就虧兩石!”
從萬里石塘運了好幾十船鳥糞回來的鄭和,對此頗有發言權。
“確實如此,海運非常方便快捷。”
朱高煦這種旱鴨子自然是不知道其中區別的,只曉得內河風平浪靜,而海上時常有狂風巨浪。
鄭和解釋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