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6章 四書,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不到,便是在努力操練這些稅卒了。

稅卒衛的武器裝備方面,火銃沒有配備到位,火炮有,但是缺乏成體系的炮兵指揮、參謀、士官。

先說火銃,作為永樂帝欽點的純火器化試驗部隊,兵仗局的大部分資源和產能,都在供給研發原始火繩槍,也就是“永樂元年火銃”了不用奇怪這個命名規則,洪武二十八年大將軍炮等命名早就在明軍內部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了。

只不過火繩槍這東西看著簡單,想要做到定產的標準,還需要各種設計、測試、修改,以及考慮鑄造工藝水平,所以一時半會兒還造不出來,稅卒衛計程車卒們,只能拿著以前的火銃,以及帶銃刀的木槍先練練了。

火炮方面,則是陷入了“士卒缺乏知識無法學習基礎炮兵操作”“軍校生有知識但不願意幹炮兵”的怪圈,姜星火分身乏術,又沒辦法花一段時間培訓第一批炮兵。

靖難勳貴們出身中下級軍官,他們的子弟文盲率比較高,但洪武開國勳貴的子弟們普遍還是念過不少書的,所以眼下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留幾本最近編撰好的書,看看能不能靠這些軍校生自己領悟一下。

近處望去,軍校之中燈火通明,外圍的稅卒衛軍營裡的無數帳篷如同一片巨大的森林般,守護著中間的這些建築。

這裡,乃是大明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武學、軍校!

校門前,豎立著兩尊足有數尺高的漢白玉石獅子凋像。

便是二獅銜珠,四目圓睜,栩栩如生。

而那兩個石獅子凋像前,站著一隊警戒的軍校生,身披鎧甲,手持利刃,刀鋒寒冽。

他們,皆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是大明下一代的軍官。

“國師大人!”

看見姜星火走近,軍校生們紛紛行禮,聲音洪亮整齊。

而這一幕落在王斌眼中,心中不由地有些訝然。

顯然,祈雨過後,在勳貴子弟們的心目中,國師的威嚴已經初步樹立了。

這些軍校生雖然裝扮算是行伍中人,但他們跟稅卒衛的老兵相比,恐怕仍舊有著不小的差距。

但跟國子監一樣,大明皇家軍官學校,雖然名義上的監正\/校長不是皇帝本人,可他們都算作某種意義上的天子門生.朱棣之前不是沒動過自己當校長的念頭,但文官們在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上,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憑啥皇帝這麼偏愛軍校,也沒見哪個皇帝親自擔任國子監監正啊?

所以,現在軍校的校長,是老資歷的將軍,淇國公丘福。

丘福的執教理念跟姜星火又不太一樣。

好吧,這裡又涉及到軍校的教育理念問題,或者說,宋元武學以降,軍官培養理念就是一坨屎。

按丘福的想法,軍校生自然該是能掄大刀、舉石鎖的,至於什麼韜略兵法,學學《孫子兵法》《六韜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就行了。

而姜星火的教育理念則完全相反。

既然是培養軍官,那麼身體素質當然需要有所要求,但絕不是最重要的條件。

什麼是最重要的條件?學習韜略兵法嗎?

也不是。

那東西是給高階將帥學的,而軍校生培養出來,是基層軍官,未來大部分會長時間停留在中層軍官這個階段,是大明軍隊的骨幹,但這些骨幹,恰恰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鑽研這些高階將帥研究的東西,他們更需要的是指導他們策劃、指揮具體戰役和戰鬥的教材。

其他的步兵、騎兵的教材,姜星火沒有這個能力編寫,但是火銃兵和未來的火銃胸甲騎兵,以及炮兵,姜星火是有能力編出實戰化教材的.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稍後可以一版一版地改進。

但現在軍校裡的問題則是,經過靖難之役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長生家族

胡說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