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章 《大明星空志》,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於該地的緯度。
換言之,如果北極星在你腦袋上,恭喜你,你到北極點了。
如果北極星在地平線上,那麼你就到赤道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發現了北極星,那隻能說明你處在北緯四十五度。
而緯度與經度這兩個概念,目前華夏做的比較好的是緯度的測量,最典型的自然是郭守敬測量大地,這個就不多做贅述了。而關於經度,也就是所謂的“裡差”,則是此前所提《西行記》作者耶律楚才提出的,但並沒有進行實際的測量。
這便是因為緯度是由自然產生的,赤道就是零緯度,兩極則是九十緯度,有固定的標準,但經度則完全不同,這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天然的零經度,只能靠人類自己的標準來劃分。
姜星火微微頷首道:“便是差不多的意思,而經緯度,就相當於一個個井字格,只要確定自己在哪個井字格里,就能確定自己的具體位置。”
大海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無數的驚濤駭浪。
如果航行的船隻在大海中迷失,顯然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所以,鄭和幾乎瞬間就意識到,經緯度對於遠洋航海的重要性。
“北極高倒是好說,這個能很輕易地測出來,哪怕在船上,熟練的水手用牽星板也能測出來。”
鄭和疑惑道:“可是裡差,也就是經度,該怎麼測出來呢?”
這裡便是要說,為什麼在姜星火的前世,鄭和七次下西洋都沒有發現美洲?明明距離非洲已經算是隔海相望了啊!
原因就在於,華夏、天竺、阿拉伯等地區,在這個時代用的都是牽星術以及水羅盤。
元、明兩代用於導航的羅盤是二十四方位水羅盤,其羅盤將圓周二十四等分,並以十二地支、十天干除戊、己(屬土,位於中央)外餘下八個、及八卦的四個斜向方位逐一命名,為二十四針,使方向能夠準確地指示。
有點類似於後世網遊裡的坑爹小地圖,在一個圓形小地圖上,給你顯示出了幾個目標的方向,但你既不知道有多遠,也不知道前面都有什麼。
按照這種二十四針水羅盤來航海,結果就跟元代的《真臘風土記》所記載的差不多。
“自溫州開洋,行‘丁未針’,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順風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
又自真蒲行‘坤申針’,過崑崙洋,入港,港凡數十,惟第四港可入,其餘悉以沙淺故不通巨舟,然而彌望皆修藤古木,黃沙白葦,倉卒未易辨認,故舟人以尋港為難事。自港口北行,順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屬郡也……”
二十四針水羅盤會告訴你,順著丁未針能到真蒲,路上會遇到什麼,一概不知。
而這個水羅盤的方位指向的目的地,也不是天生自帶的,而是一代代航海者摸索出來的。
所以說,在大明這個時代,正是由於缺乏“經緯度”的概念,無法在茫茫大海中準確定位,只能順著海岸線走,不然就會走丟。
鄭和下西洋就是如此,所以他最遠只能到達非洲,不可能發現隔海相望的美洲大陸,原因就在於牽星術和水羅盤由於都沒有前人探索過那裡,所以自然就沒有任何資訊可供參考。
嗯,前面全是空氣牆,勇者請回吧。
所以為什麼在明代前後以及西方的大航海時代有那麼多蹲點的海盜?譬如五峰船主汪直,又譬如鄭氏父子等等。
便是因為,這個時間段,世界上所有往來於西歐、阿拉伯、天竺、華夏之間的商船,都只能沿著海岸線走,依靠前人探索出來的穩定航路和補給點來確保自己不會迷失於大洋中。
姜星火說道:“測量經度的辦法,倒也不是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