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2章 講學,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
當把“治理國家”、“名分”這些東西結合眼下大明的時局來看,孔希路講學的含義已然不言自明。
郇旃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驚喜。
沒想到,孔希路看著是醇儒模樣的老人,一開口,攻擊性竟然如此之強。
“不愧是贏了洪武朝三教論法的人物,這一次,姜星火可是遇到能治他的人了。”
孔希路簡短地說了一句後,便開始提綱挈領地講述儒學的重點,以及一些學習的技巧。
一開始,底下的學生都聽得聚精會神,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就有些昏昏欲睡了。
這些人的學問並不算頂尖,最多也就是個秀才水準,能考舉人的一般不來國子監。
這裡便是說,在明代凡入國子監的學生都稱作監生,而監生大致分為六類,即舉監、貢監、廕監、例監、夷生、俊秀生。
後五個好理解,貢監就是地方每年給指標選派上來的;廕監就是官員到三品後朝廷會給予子孫若干進國子監讀書的名額,如果品級不夠,死於忠諫者或守土死節者子孫也可以廕監;例監,也就是捐錢進國子監,明初口子收的比較嚴格;夷生,就是藩國的留學生,其中還有王子王孫之類的;俊秀生,名義上民間有俊秀通文者也可以進國子監讀書,實際上是給大老們走舉薦留的口子。
為什麼說一般能考舉人的不來國子監,就是因為舉人進京參加會試不中,從而進入國子監讀書的學生就是舉監,但國子監這種地方,進來容易出去難而且破事太多,一般沒人願意來。
而這些人他們今天來這兒,純粹是抱著蹭課的態度,看看孔希路是怎麼授課的,畢竟能聆聽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儒學泰斗授課的機會,可是難得的機會,以後也能在吹噓的時候給自己臉上貼金。
可惜即便是這樣的學習氛圍,沒能持續多久,就被一陣騷亂聲打破。
一行二三十號人浩浩蕩蕩地闖了進來。
飛魚服,繡春刀。
沒人敢說話。
孔希路的眉頭微皺,明知故問道:“閣下何人?為何擅闖講學堂!”
帶頭的毀容了半邊臉的男子並未回答,反倒冷冰冰地吐出一句:“你就是孔希路嗎?”
孔希路挑了挑眉毛,澹笑道:“正是在下,請問閣下高姓大名,如此貿然闖入此地,打擾講學。”
“錦衣衛副千戶,曹松。”
pS:今天身體不舒服,胸悶頭暈耳鳴,明天再爭取多碼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