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2章 內幕,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嗯,不錯,不枉費我叫廚子特意準備了一番。”
李增枝雖然貴為岐陽王次子,但是並非清高孤傲之輩,反而頗有些圓滑世故,在他的觀念裡,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嘛,既然有的談,何必撕破臉皮鬧僵呢。
“哈哈,國師請用。”
吳傳甲客套了一句,旋即說道:“這螃蟹是揚州那邊專門送來的,味道不錯。”
“這蟹還得是活蟹,若是死了運過來的,那可真是浪費了。”朱恆說著,也舉箸從半截螃蟹裡夾起一塊蟹肉,蘸了些醬料吃了起來,吃相倒還優雅,絲毫不見粗俗。
見姜星火只用勺子吃了半碗揚州炒飯,李增枝忙親自斟酒,勸道:“今夜月白風清,如此良辰美景,國師且飲一杯。”
隨後李增枝笑容燦爛,親自舉杯,想要與眾人一飲而盡。
但姜星火還是卻還是在吃那碗揚州炒飯。
姜星火對酒桌文化沒興趣,尤其是在自己能掌控局面的情況下,就更不想搞這套,吃飯就是吃飯,不要弄那些有的沒的。
吃完炒飯,放下碗,姜星火看著幾人,乾脆問道:“且說吧,今日約我前來,究竟是何事。”
李增枝不是收了東西不辦事的人,他鄭重道:“今日乃是吳家想要與國師交託一番肺腑之言,吳家兄弟素來是淮商裡懂規矩的,國師不妨一聽。”
李增枝的話說到這份上,已經是夠意思了,吳傳甲這時候哪還不曉得,要一五一十地交底了。
於是連忙掏出賬簿,解釋了一番。
但姜星火卻乾脆說道:“你們吳家與安陸侯有什麼往來,我不感興趣。”
這東西對於姜星火有什麼用?拿來威脅安陸侯吳傑嗎?先不說姜星火一直致力於保持與勳貴武臣之間的良好關係,就算退一萬步,這玩意又真能把世襲侯爵給整死?就算整死了,其他人怎麼看姜星火?
吳傳甲聞言一滯,哪還不明白,姜星火跟他見到的那些大官不一樣,是真不一樣。
汗水已經止不住地從他的額頭沁了出來,不過這時候,吳傳甲想到了之前李增枝的提示。
“國師,吳家願傾全族之財,配合‘納鈔中鹽’。”
姜星火只是淡淡說道:“軍民商等,是否納鈔中鹽,都是自願的,朝廷沒要求誰一定配合。”
像是吳家這種商人,姜星火百分百確信,只要查下去,不說九族消消樂,都扔去西北吃沙子是肯定沒問題的,所以自然不需要對其有什麼憐憫憐憫他們在有些地方還鬧糧荒的時候,坐在這裡吃螃蟹宴嗎?商人群體本來是唯利是圖、欺軟怕硬的,眼前吳家姿態這麼低,看起來這麼可憐,歸根結底,難道不是他們自找的嗎?若是做的事情乾乾淨淨,又怎麼會怕人查呢?
事不過三的道理,吳傳甲很清楚。
賬本、獻金,對於國師來說都不好使,那他手裡,其實只剩下最後的籌碼了。
那就是徹底背叛淮商集團,把整個鹽業的勾當都如實稟報給國師,並全力配合,方才有一線生機。
吳傳甲這時候竹簡倒豆子般把自己所知的一切,都說了出來。
從灶戶,到鹽引,再到私鹽
姜星火沉默地聽著,拿著酒壺,一杯接一杯地給自己倒著酒,聽到疑惑處方才問道。
“所以淮商,其實是西北陝商、徽州商人、兩淮本地商人,集合到一體的一個說法?那徽州府距離揚州府明明有段距離,如何做了這般鳩佔鵲巢之舉?兩淮的本地商人不反抗嗎?”
吳傳甲連忙解釋道:“江南其他地方,要麼是魚米之鄉,要麼能種棉紡織,要麼是水路樞紐,唯有徽州等少數幾個地方,沒什麼優勢,再加上風俗習慣,方才熱衷於背井離鄉,集體經營商業至於兩淮本地商人,不是不反抗,而是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