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色鸞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那場景,我不敢想,遼東百戶,隻手遮明,青綠色鸞鳥,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7章 那場景,我不敢想
宮中想要王琦回京的訊息很快傳了出來。
整個四九城內,無論是士子還是普通百姓私下裡都在議論著,不知道朝廷此舉將會給剛剛平定的遼東帶來什麼變數。
四九城仁壽坊,柳園,一般京中朝官常來此飲茶閒談,交流感情。
翰林編修,庶吉士姜曰廣今日約了兩位同榜進士的好友,飲茶論道,閒談一二。
“聖上急召王琦回京!特以國公之位恩賞之,嘖嘖嘖,二十歲的國公啊,簡直讓人嫉妒的咬牙切齒!”姜曰廣身著湛藍袍服,坐在青色垂柳之下,飲了一杯差,嘖嘖作響。
另外一旁的孫傳庭,薛國觀也是面帶異色,說不出是嫉妒還是歎服。
說起來姜曰廣是為朝官,但是孫傳庭和薛國觀皆是外地官員,此番赴京是為京察之事來吏部接受問察,今日無事,幾人便來此閒坐。
“那袁崇煥倒是抓住了機會,跟著琅國公,憑藉此番平滅後金的功勞,得一任遼東按察使,不在話下!”薛國觀看起來是真的嫉妒袁崇煥,都是一榜進士,怎麼為官上升的差距這麼大呢?
“我看過宮裡流傳出來的定遠侯關於戰事的詳細奏疏,那寧遠城孤城在外,被後金八旗主力接近三萬兵馬圍困,半個月時間猛攻不下百次,我明軍近乎於折損半數,到頭來能率軍守禦二十七天,得到定遠侯率軍來援,且親自斬殺毛文龍,以此論,最終得授按察使,也算是其應得的,”坐在一旁神色最為平淡的孫傳庭自顧自的端起茶,清飲一口。
“你孫伯雅倒是勞神在在,毫不在意啊,當初你我幾人一榜進士,其中你孫伯雅最是好談軍務,怎麼沒有搭上這遼東機會,一飛沖天?伱當把握此機會啊!”姜曰廣有些遺憾的望著對面一臉無所謂的孫傳庭。
當初君子六藝,其中射御之術孫傳庭為眾人之首,若是以行軍打仗論,其天分之高絕,也令姜曰廣歎為觀止,就連帝師孫承宗當初都有一句評語:孫伯雅善籌謀,有大帥之才。
聽到姜曰廣此言,孫傳庭方才茶盞,鼻端也是微微一嘆。
他倒是想啊!
可是當初王琦回京時候,他孫傳庭還在商丘當知縣,處理縣中雜事,哪裡能有機會得見琅國公,同時又哪裡有資格,上前自薦呢?
“此事,吾不如袁元素,若是互換身份,就算是機會到了面前,也是無法抓住!”想起當初袁崇煥跪拜王琦的畫面,孫傳庭只能苦笑一聲。
當初東華門外,袁崇煥跪在地上乞求王琦帶其一起入遼的故事,已經被傳遍整個京畿,當初袁崇煥的跪舔行為可是被無數計程車子和文官怒罵,說其丟盡了讀書人的臉,一個堂堂進士,向赤佬軍漢行大禮,已經是讓天下讀書人蒙羞!
可是現如今呢?
袁崇煥立功勳於遼東,就任按察使,誰人能說一句其人不配呢?
相反,現在任何人談及袁按察使,都要豎起大拇指,稱一聲豪傑大丈夫!
“對了,如果琅國公回京,那麼遼東戰局是否會出現新的變數,熊廷弼和袁崇煥等人,能否扛起大旗,繼續收復遼東失地?伯雅,你怎麼看?”薛國觀和姜曰廣兩人看向這位素以知兵而聞名的同窗進士,想聽聽他的看法。
畢竟,這些天,京中人士談論最多的,除了王琦封國公,便是此事了。
有王琦在,好似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但是王琦不在一旦去職,則變數陡生!
說實話,孫傳庭這些天也在思考著這件事情,為了研究王琦對後金作戰的佈局和謀劃,孫傳庭幾乎將整個遼東地圖印在其腦子裡,將王琦所有走過的路線,幾乎在地圖上覆原了無數遍,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籌謀決斷之力,依然讓孫傳庭震驚無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