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色鸞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八章 回京前夕,遼東百戶,隻手遮明,青綠色鸞鳥,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足夠遼東百姓過活,同時朝堂也已經頒佈了條例,免了遼東自山海關以北的三年賦稅,包括田地,糧稅,商稅,人頭稅以及部分徭役。
同時山東巡撫王化貞也上奏朝廷,登萊府開通了和朝鮮,倭國之間的貿易通道,未來登萊和遼南地區會成為整個東北亞貿易的中心地區,將會吸引更多的百姓和商人,以促進遼東的農業,商業恢復。
“此間事了,我等也該回京了,”王琦今日無事,和徐光啟閒坐對飲兩杯。
“月餘時間,薊州府已經逐漸安定下來,但是朝堂,可是已經翻天地覆了,”徐光啟輕撫花白鬍須:“尤其是對於琅國公的指控,老夫覺得,楊漣等人不會善罷甘休的,畢竟韓爌身死是在薊州府,但是那劉一璟,可是實實在在的撞死在大殿上,現在京城流言蜚語,說什麼的都有,琅國公如果回京,還是小心為上。”
“多謝玄扈先生提醒,”王琦點了點頭,調轉話頭,又回到了火器上:“先是,前些日子,提到得火銃,以我們的工藝,能否大規模改進?”
“回京之後,我會調集匠人,現將鍛造法改進,再行實驗,畢竟,現行鑄鐵流程打造出來的模具,雜質太多,容易炸膛裂口,另外光滑度也需要大量人力去手工磨製,需要一段時間......”
在薊州府這些日子,王琦和徐光啟的關係已經是亦師亦友,兩人對於新式的火器和農業改進都有著極大的興趣。
徐光啟有知識,但是沒有資金,更沒有人去支援他,朝廷上下都在忙著黨爭、攬錢、迎娶姨太,徐光啟的改革奏疏幾乎每次都是被人遺忘在角落裡,天啟帝倒是問過幾句,但是聽到說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光景去實驗,發展,立刻就興致缺缺,沒有了後話。
而王琦的到來,正好可以為其提供人手和資金上的幫助。
晉商七大家和科爾沁的貿易,王化貞在膠東的朝鮮、倭國的聯絡,都給王琦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銀子和分潤,這些錢,王琦不需要,他想要的,是璀璨的工業明珠,有朝一日能夠出現在漢人的土地上。
兩人一拍即合。
“明日啟程回京,到時候,此事就全靠先生了!”王琦端起茶杯,對著徐光啟敬道。
“琅國公放心,老夫別的不敢誇口,倒是這冶金,農務方面,略有研究,給我時間,弗朗機炮咱也能造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