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鐵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三三章 ——面合心不合,禍亂明朝,錦衣鐵衛,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中愈側著身子從營帳夾層往前繞,估摸位置差不多了再在氈子上刺了個小口,湊過眼睛去看;面對著他坐著個年輕女子,方中愈看到她不禁吃了一驚。
那女子長著兩道細眉一雙大眼睛,無論臉型和口鼻都是端端正正,稱之花容月貌、國色天香一點都不為過;這個人方中愈太熟悉了,便是回家過年的張玉景。
她怎麼會在這?是一直在這、還是剛剛來的三人中的一個?方中愈不由得胡思亂想,難道白蓮教要和張士奇一起造反嗎...
帳內點著一堆碳火、上面架著一隻烤羊,幾個人邊隔割肉吃邊說話。這時,坐在主位的四旬壯漢說道:“張姑娘,你們那邊能有多少兵力?”
張玉景答道:“目前能確定起事的有五萬左右,舉旗之後大約能達到八萬。”那壯漢微微搖一搖頭,“還是少了些,如果能達到兩倍、十五萬左右就好了。”
“高將軍,”張玉景冷冷的說道:“你們也不過才三萬多人吧?”“哈哈...”被稱高將軍的壯漢說道:“張姑娘,你們的人可跟我們比不了,我們的戰士可以以一頂十。”
“高將軍的意思,我們的人就都是廢物嘍?”張玉景的語氣很不高興。“沒有沒有,”坐在高將軍身側長相斯文的中年人說道:“高將軍絕沒有看不起白蓮教眾的意思,他是說我們的戰士打過仗、實戰經驗豐富一些。”
“未必吧?”張玉景冷笑說道:“大明建朝都已經三四十年了,吳王旗下打過仗的人怕不得六十多歲,難道你們都是六十多歲的戰士?”
高將軍說道:“張姑娘此言差矣,打仗不一定非得跟朱洪武打;我們在回疆的地盤那可都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蒙古人、韃靼人、維吾爾人...我們幾乎年年打仗,所以我才敢說我們戰士身經百戰。”
“這時言之太早,到時才知真假。”張玉景還是有些不服氣。高將軍還要說什麼、挨他坐的斯文中年人裝作不經意的捅捅他,說道:“張姑娘說的有道理,不知唐教主那邊準備的怎麼樣了?下月初能起兵嗎?”
坐在張玉景下首的壯年男子答道:“唐教主讓我們來便是要敲定這個時間,我們那邊已經是萬事俱備、隨時可以起事;日期的問題...是不是得跟武王商議一下。”
“這個卻不用,”高將軍說道:“我們這邊等你們的訊息,只要你們那邊一起事、明朝廷立刻就會派兵;只要朝廷的注意力轉移,我們這邊馬上動手。
我們在南京城四面八方都埋伏了人馬,只要一兩天時間便能控制明朝廷;到那時我們便可以節制明朝的軍隊,朱棣帶走的那些兵馬就不足為慮了,我們兩方聯手對付他定可穩操勝券...。”
“嘿嘿...原來張士奇打的是這個如意算盤!”方中愈聽了微微搖頭,心想以三萬人就想控制住京師、這個想法未免有些天真,難道說這些真的都是勇冠三軍的精兵強將嗎?
這時,張玉景說道:“武王的算盤打的果然精得很,我們先起事...他的意思就是拿我們當誘餌,把明朝的兵馬都吸引過去、然後你們趁虛而入得漁翁之利唄?”
“哎...話不能這樣說嘛!”高將軍說道:“這是一種戰略戰術,跟明朝軍隊數量相比我們畢竟是劣勢;所以只能出奇制勝,攻之不防方能事半功倍嘛!”
張玉景下首的壯年人呵呵而笑,“是,你們是出奇制勝了,可我們獨抗明朝大軍就得死傷殆盡了;這種戰略戰術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高將軍搖一搖頭,說道:“欲成大事,就不能怕損傷嘛!”張玉景冷笑說道:“高將軍說的對,那麼就請武王先舉事、我們伺機而動。”張士奇這方人聽了都連連搖頭。
張玉景笑起來,“為什麼就得我們先起事呢?”那斯文中年人說道:“張姑娘,你會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