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鐵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傲慢知縣,禍亂明朝,錦衣鐵衛,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有些是在遼東的望...望海渦,”方中愈笑著說:“我想殺誰一般都是親手。”
此言一出,于謙四人盡皆動容。于謙驚疑的打量他,“候爺,您說的是十多年前的望海渦大捷吧?”
方中愈點頭,“是,當時我在場,東洋人便是在海上追擊我們到朝鮮接美女的使團、才上了岸。”
“噢...下官失敬了。”于謙側過身,恭恭敬敬的施禮。陳百戶三人也跟著再次施禮,方中愈擺手說:“不必拘禮...難道東洋人夜間還敢上岸嗎?”
于謙答道:“有過這種情況但是並不多,我們總找不到好辦法對付倭寇所以焦急,怠慢了候爺還請見諒...來人,快去準備酒飯。”
于謙請方中愈回左廳落座,雙方相互做了介紹,那三人分別是縣丞、陳百戶和白百戶。
方中愈便問道:“於知縣,常來如東縣搗亂的這夥倭寇有多少人?你們當地又有多少軍士可以作戰?”
“倭寇嘛...少說也得有五六百人,”于謙說道:“陳百戶和白百戶隸屬浙江駐軍,共有軍士四百人,但是我們發動了五百多人的鄉勇、足可以對付。”
方中愈驚奇的問:“怎麼才這麼點駐軍?”陳百戶嘆口氣說道:“江蘇是沒有都護衛的,而蘇浙沿海太長、分到這裡便只有這麼點人嘍!”
“四百人?守百里海岸?”俞方舟苦笑搖頭,“捉襟見肘啊!”于謙無奈的搖頭,“誰說不是呢!可是沒有辦法啊!”
“沒關係,”方中愈說道:“於知縣明天可以解散鄉勇了,這種事情不應該由老百姓來做,我帶了兩萬人來、足足夠用了。”
兩萬的人數並沒能引起于謙等人的興致,于謙咧咧嘴說道:“候爺,那些鄉勇都是自發前來的、沒有解散的必要吧?”
寧可用五百鄉勇卻對兩萬正規軍不感興趣,方中愈知道這背後有事情,便問道:“於知縣,以前朝廷派過軍隊來增援打東洋人嗎?”
于謙笑了笑,“不瞞候爺說,我是年初的辛丑科進士,到這裡任知縣不過半年時間,太早的事情不是很清楚...。”
“來過,”一直未開口的縣丞說道:“而且不止來過一兩批人,有的能住上幾月、有的來了幾天就走;可是不管和東洋人打沒打過仗,都回去邀功去了、我們這裡的匪患卻從來沒有斷過。”
方中愈和俞方舟三人這才明白為什麼人家愛答不理的,嶽江川是耿直之人,立刻說道:“你們放心,我們和以前來的人絕不一樣、不剿滅倭寇我們絕不會走的。”
于謙等人嗯哈答應,好像情緒也不太好。這時下人送上酒食來,酒是尋常白酒、幾盤菜都是青菜豆腐之類、唯一的葷腥是一盤海蝦皮。
于謙有些不好意思,解釋道:“候爺莫怪,銀子都用在修築城牆、打製兵器上了,太...太寒酸了些...”
“挺好挺好的,”方中愈舉筷就吃,絲毫不在意,“於知縣,你說我的人佈置在哪裡好?既不能讓倭寇發現,又能很快到達海邊...”
于謙等人對他們的到來始終沒有太大信心,但是架不住方中愈主動、商議之下便讓大軍駐紮在如東縣城西北的一片樹林之內;林外不遠便是一條大路,可以直通北坎、東安等匪患嚴重的鎮子...
夜色漸深,方中愈三人只好告辭回營。嶽江川邊走邊說:“怪不得人家不願意理睬咱們,以為咱們也是來走過場的。”
俞方舟說道:“朝廷以前都派誰來的,怎麼沒聽說過?我猜于謙等人所說不虛,如果真能像候爺那樣在遼東殲敵千餘,早就轟動朝野了。”
“嘿...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什麼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方中愈說道:“也難怪皇上無人可派,他心中清楚著呢...!”
回到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