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鐵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六三章 ——平反昭雪,禍亂明朝,錦衣鐵衛,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榮見方中愈走進來這才說道:“皇上昨晚上殯天了,找各位大人來商量一下怎樣處理。”
薛祿頭一個說道:“皇上殯天得舉喪啊!這有什麼可商量的?”金幼孜說道:“京師營大部分都在這裡,京師空虛、若是訊息傳出就怕出現叛亂。”
王貞亮說道:“那總不能瞞著吧?也沒有這個道理啊!皇上殯天還當他活著?”
他這句話讓方中愈很是懷疑他的動機,當下默不作聲、看著眾人反應。柳升好像沒有什麼意見、也一直不開口,薛祿和王貞亮是主張舉喪的,金忠有一些猶豫、幫這邊說兩句又說那邊說的有道理;方中愈心想:方賓這個接班人是怎麼選的?怎麼屬牆頭草的呀啊!
楊榮、金幼孜和張軏是主張密不舉喪的,但是又說服不了其他人。楊榮便說道:“方大人,你也來表表態、你支援哪一方?”
方中愈剛要回答見內官馬雲從內帳走出來,便問道:“馬公公,你說該不該給...給皇上舉喪?”
楊榮聽了很是詫異,心想你是沒明白我的意思嗎?這裡離北京尚遠反倒是山東要近一些,若是訊息傳出朱高熙起兵進北京怎麼辦?這是為了太子能順利繼承皇位,難道你不明白。
方中愈哪能不明白,他問馬雲便是要弄明白這些人都是什麼態度、以便於判斷各人的派系、也便於防範。
馬雲說道:“我以為行軍途中不宜舉喪,還是先回北京奏請太子發喪。”這樣一來兩方比例變成四比二了。
薛祿再出言反對時,方中愈便強硬的說道:“我也認為不能舉喪,這時舉喪就是在給某些有野心的人通風報信,薛候爺、你該不會是別有用心吧?”
“我...我怎麼別有用心了?咱們只是就事論事嘛!”薛祿脾氣急,跟方中愈卻不敢口出不遜。
“沒有最好,”方中愈稍帶著掃了王貞亮和金忠一眼,“歷朝歷代皇位更替都容易出亂子,這一次卻不能亂...我不允許大明朝亂!”
方中愈官職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他的威望高,薛祿、王貞亮雖有不忿之色卻是一個字也不敢說...
吃過早飯大軍立刻開拔,方中愈為防萬一分派劉謙、白朗帶人盯著薛祿和王貞亮;又下令不管軍士和將領,沒有楊榮和金幼孜聯發的命令、任何人不準脫離大隊...
不一日,大軍來到山海關、方中愈派嶽江川回北京向太子報信,這邊大軍放慢速度舉喪而行。
這日過承德將近興隆,太子朱高熾帶著文武百官重孝來迎;眾人圍著拉朱棣的轎車三拜九叩,朱高熾上車瞻仰朱棣儀容痛哭流涕...
過後,朱高熾將楊榮、方中愈等人招到一處,誇獎他們這件事情處理得好;稍作休息,大軍繼續前行。
第三日上午,朱棣的遺體運回北京紫禁城、加斂入棺迎入仁智殿;太子朱高熾下令全國舉喪,人人帶孝...
朱高熾和大臣商量,為朱棣上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孝期一過葬於長陵與徐皇后合葬。這期間,京師營嚴格戒備、隨時準備應招;方中愈更是帶領錦衣衛每日巡視京師各處,還好、沒有任何意外發生。
朱棣入土為安,文武大臣當即擁朱高熾登基;這一年是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來年朱高熾下旨改國號洪熙。
朱高熾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立朱瞻基為太子、立張曦月為皇后,第二件事是撤去黃儼東廠廠公和護衛總管的職務、任命候泰為東廠廠公、方中愈為護衛總管;接下去廢除了許多苛政、雜稅,讓百姓更加安居樂業。
之後的兩月內,朱高熾下旨赦免建文舊臣之罪。方中愈本不願上朝、也跟他說好自己不上早朝議事的,可是那一天專門下了聖旨給他、命他早朝。
方中愈還納悶呢,以為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