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和大儒蔡邕清談
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和大儒蔡邕清談,三國:穿越成曹操,振興魏武雄風,世家千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玄學”的風采。
平等寬容的環境。
嚴格的邏輯推理。
精緻的言詞。
美麗的儀態風度。
蔡邕全身心地投入,除掉各種利益、彼此身份、最終目的等。
沒有現實的羈絆,不同志向者的阻撓。
蔡邕真切地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滿足,主賓二人彼此交鋒,反覆爭辯。
“既然‘無’為根本,‘有’為末端,為什麼聖人孔子不肯言‘無’,而老子卻反覆闡發’無’?”
蔡邕精通儒家經典,對老莊之學大致地涉獵。
面對曹操融合了儒、道兩家的“玄學”,有些招架不住。
“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
“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其所不足。”
曹操目光如炬,慷慨陳詞,闡述著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他的玄學侃侃道來,雄辯滔滔,胸中醞養著浩然之氣。
蔡邕思路清晰,言簡意賅。
他以儒學為基,引經據典,都是嚴密的名學。
學識宏富,議論淵博。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此‘不仁’何解?”
蔡邕向曹操發難,成竹在胸。
天地沒有所謂的仁慈的,更沒有所謂的仁愛。
祂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天地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這裡面蘊藏著“黃老學說”的精髓。
大漢“文景之治”,正是以黃老學說作為主導。
芻狗的後一句是: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人間天地,和一個風箱一樣。
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文景之治”時期,官民比例達到了驚人的八千比一,八千百姓供養一名官員。
朝廷推崇“無為而治”。
到了唐朝為四千比一,明朝兩千比一,清朝九百比一,民國三百比一。
儒家治世,比例越來越失衡。
“《論語》曰:‘予之不仁也’,《孟子》曰:‘不仁暴其民’,此不仁為冷酷、殘忍、殘暴也。”
“黃帝內經《素問》之‘不痛不仁’,可解釋為麻木、感覺喪失也。”
“先生所問‘不仁’,肯定是後者。”
“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曹操從容應答,蔡邕驚為天人。
天地沒有為野獸種植草料,但野獸能以草為食。
天地也沒有為人類生養狗類,但人能以狗為食。
“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立天之道是陰和陽。”
“立地之道是柔與剛。”
“立人之道,是仁與義。”
曹操侃侃而談,引經據典。
蔡邕心情極好,臉上笑意不斷。
像曹操這樣的年輕思想者,怎麼可能被鴻都門學的汙濁感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