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耙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果然,隱形富豪煉成記,釘耙撈月,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小妞還真沒有看錯!

孔廟的規模是在明、清兩代完成的。建築仿皇宮之制,共分九進庭院,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作對稱排列,可不就是小故宮嘛!

孔廟裡最輝煌的建築,是有五門並列居中的大成殿。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

這裡也是孔廟的主殿,重簷九脊,黃瓦飛甍,周繞回廊。

聖蹟殿內,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書“萬世師表”石刻。

手書正下方,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孔子為魯司寇像”,左邊是晉代顧愷之畫的“先聖畫像”,習稱“夫子小影”。

據說\\\"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畫像中,老先生額闊臉方,五官端莊,長髯飄飄,長衣廣袖,拱手向前。

即使以幾千年後的審美,夫子也是偉男子一枚,搞不清楚後世七陋之說因何而來。

來到大成殿,自然要叩拜至聖先師。這幫孩子倒是虔誠,跪拜時祈禱老先生賜給自己好學運。

出了孔廟,前往孔府。

這裡富麗堂皇,大門兩旁的楹聯,據傳是明朝大學士李東陽所撰,清朝紀曉嵐所寫:“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這種讚譽,已堪稱“布衣天子”了。

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頻繁,皇帝輪流做,今日到我家。

但無論士林,還是民間,心目中唯一的聖人,還是孔夫子,因此,曲阜孔家,才是真正綿延千秋的“天下第一家”。

拜謁三孔,孩子們更多是看熱鬧,真正來看門道的還是老師與隨行家長。

來到這裡,凡學竹首先想起來的是小時候的一件事。

一年秋天,姐弟三人隨父親到地裡幹活。田間休息時,剛上小學2年級的凡三,突然問了父親一個問題:“老爸,這世上什麼東西最厲害?”

在孩子們眼裡,最厲害的當然是大自然中的毒蛇猛獸。

誰料,父親沉吟一陣後說道:“世間最厲害的,恐怕還是三綱五常。”

當時,凡三還小,他以為這“三綱五常”,大致類似黑白無常之類的鬼怪。但凡學竹已上初中,知道父親說的大致是孔老二(文革時對孔子的貶稱)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

這件事,顯然給凡三留下深刻印象。

3年後,這傢伙小學畢業。

那年夏天,他從一本書裡,看到了“三綱五常”的真正含義與原始出處,就興沖沖地跑去告訴二姐。

據說,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碰壁後回到魯國,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春秋》。

同時,他開壇講學,與弟子們坐而論道,正式總結出三綱五常。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 、智、信。

其實,這就是兩千多年來,支撐整個華夏文明的倫理骨架。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這些讚譽,不是平白無故的。

離開孔府,建華遊學團去了222公里外的蒲家莊,到那裡尋找“聊齋”故事。

與金碧輝煌的孔府相比,蒲松齡故居就茅屋三間,小院一座,可謂鄉村寒門。

門前有副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到了這裡,思念思想等孩子,到處尋找“畫皮”來處,追尋“羅剎國”兩面人的根源,還有嶗山道士望月飛昇的浪漫場景。

凡學竹、吳秀玉則對老先生一首自嘲詩感慨萬千:“墨染一身黑,風吹鬍子黃。但有一線路,不做孩子王。”

兩人是蒲老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港島風雲:重生香江黃金年代

餘家之女

吳小錘修仙記

夢書仙

超神學院:開局反殺凱莎女王

有嫿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