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4章 丁字卷 加入,壯大(第一更!),數風流人物,瑞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義麼?
原來也許不覺得,好像翰林院幾十年來都是如此,甚至前明翰林院也是如此,怎麼自己就不行了?不就是熬麼?
可看到馮紫英在外邊幹得風車鬥轉,不僅僅是他練國事,他發現連黃尊素和楊嗣昌等人都一樣有些做坐不住了。
「哦?銀莊?去揚州,為什麼選擇揚州而不是金陵或者蘇州?」練國事來了興趣,「另外,你說要在登萊遼東打造造船業,可是像寧波、泉州這些地方造船業已經有相當基礎,縱然有遼東——登萊航線靠近的緣故,但是這樣巨大的投入划算麼?日後如何來支應這個行業?」
單憑這就幾句問話,馮紫英就知道練國事是下了決心不想在翰林院裡修史制誥混日子了。
銀莊落足揚州而不是金陵或者蘇州,當然有原因,而造船業必須要在登萊遼南發展起來自然也有道理,這些都可以留下來慢慢計議,但練國事下了決心,就讓馮紫英很高興,說明對方是真心放下一切,要幹一番事業來了。
「君豫兄,看來下的工夫不淺啊。」馮紫英朗聲大笑,「是不是早就不耐煩了,看著小弟擼起袖子大幹,你卻在一邊乾坐,這滋味很難熬吧?」
「哼,不僅僅是我,真長和文弱不也一樣?不過真長和你不熟,文弱還有一個老爹壓著,所以都只能忍著,愚兄可就顧不得那麼多了,估計如果愚兄在你這邊幹順手了,他們就會坐不住了,甚至還能刺激一下前幾科的前輩們。」
練國事話語裡充滿了詼諧風趣。
這大周每科春闈大比都有三名狀元探花榜眼直接進入翰林院,還有一些館選庶吉士觀政結束進入翰林院,這個數量都不小。
當然也會陸續有一些出去外放或者到六部裡去,但作為其中中堅力量的史官,包括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從七品),卻沒有定員,一般比例是按照一個修撰兩個編修四個檢討來配備,相當充實完備。
這也就意味著像現在翰林院中有六個修撰,那麼就會有十二個編修和二十四個檢討,當然這個數量也未必完全準確,但大體是來按照這個規格來配備的。
「呵呵,君豫兄,咱們暫時還顧不了那麼多,把咱們自己認定的事情做好,上報君王朝廷,下不負黎民百姓,此心足矣。」馮紫英很瀟灑地道:「小弟也知道這樁事兒引起了很大紛爭,也會觸及很多人利益,但是若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氣概,又如何能做成大事?」
練國事能聽明白馮紫英話語中的含義,利之所繫,自然很多人就會趨之若鶩,若是不能有大決心大毅力堅持本心,那就勢必難以在這樣一場大潮中堅持下去。
「紫英,愚兄的性子你也明白,若是愚兄認可認定的,便會毫不猶豫堅持去做,但若是愚兄難以認同的,那麼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愚兄會主動退出。」練國事正色道。
「小弟明白君豫兄的心志,那小弟就歡迎君豫兄加入進來,小弟也會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理念和盤托出,先申明,君豫兄,道不可移,但術則可用,這也是我們所要面臨的真實形勢所決定,這一點小弟可要先提醒君豫兄,莫要因此而產生誤會了。」
馮紫英的提醒讓練國事大笑起來,「紫英,你莫非真的認為愚兄就是方正迂腐之人?做大事不拘小節,你我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當然要面對現實,不違道義,不失大節,不逾底線,其他皆不足道。」
不違道義,不失大節,不逾底線,嗯,這三句話怎麼聽都像是自己的話才對,從練國事嘴裡出來,倒是讓馮紫英有些感觸了。
看來自己多多少少都還是對身邊人,尤其是這些同學們產生了一些影響,這可不僅僅是蝴蝶翅膀那麼簡單了,甚至可以說是從為人行事的根本上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討論開海之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