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番外篇三國名將(13),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破烏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討在柳城的袁尚、袁熙與烏桓。張遼進諫:“許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現今,天子就在許都,曹公北征甚遠,若劉表派遣劉備攻擊許都,佔據它而號令四方,明公您大勢去矣。”曹操推測劉表必不能任用劉備,於是,大軍出征。

八月,曹操帶領先鋒部隊登上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敵人的數量很多。當時,曹操軍隊的主力重兵還在後方,尚未到達前線,而曹操身邊只有少量的軍隊。曹軍將士們希望等待後續部隊,並對當前的危險局面都感到恐懼。

在“左右皆懼”的曹軍氛圍中,張遼力排眾議,反對畏敵不前,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胡虜的陣勢不整,立刻進行交戰,而不是等待後援。張遼勸戰時的語氣非常振奮。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志,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好戰鬥陣形,於是,採納了張遼的建議。曹操親自將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給張遼暫用,於是張遼與張合、曹純等人攻擊敵軍,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曹操“自以所持麾授遼”。《淮南子·主術訓》:“軍之持麾者,妄指則亂矣”,說明,“持麾”的作用在於“指”,張遼負責白狼山之戰的臨陣指揮。《魏武軍令》:“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說明,曹軍各部的進攻方向、進攻時機全由張遼決定[60][61]。)此役,雖然敵眾我寡、左右皆懼,並且,“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但是,烏桓的軍陣當時還沒有排列整齊,張遼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

白狼山之戰是漢人擊敗胡虜的重要一戰,張遼也因此名聲卓著。唐朝的昭文館大學士甚至將張遼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於是有詩句寫在《登長城賦》:“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

智破謀反

建安十三年(208年),當時,荊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歸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組建了許多軍隊。張遼率領其中一支新組建的軍隊,屯駐於長社。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在夜間,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經過審時度勢,對左右說:“不可亂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那些製造叛變之人,想藉此騷動去惑亂眾人而已。”於是,張遼傳令軍中,只要不是謀反者就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情況逐漸穩定下來,不久,在軍中查出並擒獲了製造動亂的首領,並將其肅清殺死,徹底挫敗了軍中夜叛。此事被《通典》評價為:“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

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督護于禁、張遼、張合、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勇者得前

建安十四年(209年),曾經“聚眾數萬在江、淮間”[155]的江淮豪強陳蘭、梅成佔據灊縣和六縣(今本《三國志》此處作“氐六縣”,據《資治通鑑》及《考異》所引繁欽《徵天山賦》等更正,其中灊於本傳下文亦有,六縣即六安縣)叛亂。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去討伐梅成,又遣張遼督領張合、牛蓋等去討伐陳蘭。當時,于禁的軍隊率先到達,梅成詐降於禁。于禁中計,輕率地回軍。梅成旋即復叛,帶其軍眾投奔陳蘭,二人又率眾轉入灊縣之山中自守,佔據了地利。灊縣的山有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潛山市),高峻約有二十餘裡,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於其上,山下進軍難通。張遼意欲進入天柱山追剿敵軍,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張遼卻說:“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進)。”於是進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於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上天柱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色帝王路

蓮峰山

錯嫁暴君:高中生皇后

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