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4章 中原(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14章 中原(1)
河南道,汴州,尉氏。
尉氏是個小地方,位置偏僻,人口稀少,天寶年間也不過三萬人,幾番戰亂過後,幾乎沒有什麼完整的建築物,到處都是灰濛濛的廢墟,大大小小的道路全部都被廢墟掩埋了,空氣中飄蕩著濃郁的腥臭味,只要是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這是什麼味道。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尉氏都完全沒有一個縣城的樣子。然而,尉氏雖然殘舊,卻是名聲在外,在史冊上有許多風流人物。
戰國時尉繚協助秦王完成統一大業;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均有佳作留世:“建安七子”之一的阮踽,“竹林七賢”中的阮藉、阮咸分別以詩文、音律彪炳史冊;南北朝時的梁目錄學家阮孝緒撰《七錄》開中華目錄學之先河;本朝大將劉仁軌英勇善戰、破寇有功官至文昌左承、同鳳閣鸞臺三晶;又有本朝高僧神秀建立佛教禪宗北宗而被譽為大通禪師,不勝列舉。
只可惜,尉氏名聲在外,居住在這裡的人民卻屢遭不行。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的大軍從這裡經過,將這裡夷為平地,隨後唐軍和叛軍又在這裡展開拉鋸戰,終於將這個名不經傳的地方徹底的從地圖上抹去。始後,這裡足足荒蕪了五十年,直到憲宗元和年間,才逐漸有人返回這裡安家樂業,又用了足足五十年的時間,才稍稍恢復了生機。可惜,一口氣還沒有喘過來,黃巢起義軍又從這裡經過,於是這裡再次變成了一片廢墟。
黃巢之亂平息以後,尉氏的戰火併沒有停止燃燒,宣武軍、忠武軍、淮西軍在這裡走馬燈的輪換,你方唱罷我登場,忙的不亦樂乎。這裡原來是忠武軍和宣武軍經常交戰的區域,正規軍和散兵遊勇都在這裡燒殺搶掠,還倖存的民眾早就搬走了,只有軍隊長時間駐紮在這裡。光啟二年以後,宣武軍建立了以汴州大梁(開封)為核心的政權,修補了和忠武軍的關係,尉氏的安全還是有保證的,然而,秦宗權率領淮西軍拼命反撲,這裡再次有可能成為戰場。
在尉氏廢墟西北部的某個小院子裡,站著幾個宣武軍的衛兵,他們很警惕的盯著四周。不知道哪裡突然颳起了風,廢墟中的塵土全部都被捲了起來,整個天空都是白濛濛的一片,對面看不到人影。都風沙停止了以後,這幾個宣武軍的衛兵,已經變成了“白人”,原來的軍服和盔甲都全部被厚厚的灰塵罩住了,全身上下都是白濛濛的,只有一雙眼睛在灰塵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漆黑明亮。
在院子裡面,朱溫愁眉苦臉的蹲在門檻上,他身上同樣是灰濛濛的,落了厚厚的灰塵,他卻沒有怎麼在意,倒是他身邊的兩個謀士,不斷的拍打著身上的灰塵,同時咳嗽不已。有氣無力的陽光,照在朱溫的身上,他蹲在門檻上,緊靠著門框,就好像是在太陽底下著蝨子的老農。他一副的苦瓜臉,滿身的灰塵,和外面的老農的確沒有任何的區別,只是身軀顯得稍微健壯些,恐怕就是有淮西軍士兵衝進來,也認不出這個人就是他們的死對頭朱溫。
如果是外人看到這個情景,一定會大吃一驚的,堂堂宣武軍節度使,吳興郡王,竟然極其不雅的蹲在門檻上,好像個冬天是曬太陽抓蝨子的老頭,渾身灰塵,傳出去豈不惹人笑話?事實上,大可不必驚訝,這位宣武軍節度使,從小到大,就喜歡就是蹲在門檻上吃飯,沒事也喜歡在門檻上蹲著。他本來就是無賴,一無所有,即使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他依然覺得蹲在門檻上是最舒服的姿勢,靠著堅實的門框,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全感。
“咳咳!”
“咳咳!”
敬翔和謝瞳兩人邊拍打著身上的灰塵,一邊不斷的咳嗽。
只有朱溫蹲在門檻上,一動不動,彷彿剛才的風沙完全對他沒有絲毫的影響。
自從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後,朱溫的地位漸漸提升,最終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