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4章 回首向東(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過要屈人之下,但是鷹揚軍的策略卻是“奉天子”,這顯然是太虛偽了。但是生活在這種亂世,想要不虛偽是不可能生存的,鷹揚軍也是依靠這樣的虛偽,撈到了不少的好處。
然而,覃睿的到來,一下子將這個虛偽的面具,從劉鼎的臉上剝了下來。他的所有觀點,都是建立在劉鼎不肯屈人之下的基礎上的,如果劉鼎還要立牌坊的話,多說無益。最終,劉鼎點頭承認了覃睿的詢問:他是不準備奉天子的。
點明瞭劉鼎的目標以後,覃睿詳細的敘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闡述的內容有五個:
第一個,是古往今來的戰例。
秦朝統一全國,是首先攻佔巴蜀,然後再攻佔楚國的。漢朝劉邦也是首先攻佔關中,然後再控制巴蜀地區的。本朝開國的時候,也是首先攻佔關中,然後從興元府進入成都,最後順流而下,統一廣大的江南地區。這三個王朝都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他們的行軍路線對於後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劉鼎如果有意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就必須借鑑古人的智慧。
事實上,川中一直都是易守難攻的區域,只有漢中附近的道路是比較容易通行的。山南西道的各個州,都是崇山峻嶺,羊腸小道在山谷中蜿蜒曲折前進,時不時還被突如其來的山澗截斷。山野間又有猛獸出沒,甚至還有傳說中的厲鬼。即使是最有經驗的獵人走在這樣的道路上,也要小心翼翼的,何況是全副武裝的軍隊?自古入川,只有走漢中才是最便捷的,三國時期的鄧艾,就是從這條道路入蜀。
提起三國時代的故事,劉鼎馬上醒悟過來了。覃睿闡述的沒錯,西蜀本來就是天險,只有從關中攻克了漢中以後,才能進一步的攻打成都,在攻克了成都以後,順江而下,那就事半功倍了,相反的,如果逆轉過來,難度將相當的大。三國時期的吳國,就從來沒有主動的進攻過蜀國,不是不想,是不能也。
還有南北朝時期的劉裕,北伐雖然沒有最後全功,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劉裕本人急於當皇帝,其實劉裕執行的北伐路線,是完全正確的。他進入長安的路線,同樣是首先攻佔淮南、山東、河南,最後經過潼關進入長安。在和漢人王朝隔離了整整一百年之後,長安的居民終於迎來了劉裕。可惜劉裕急於回去健康當皇帝,急匆匆的撤離了長安,最終使得這次北伐功虧一簣。可見,這是最穩妥的路線,鷹揚軍完全可以吸收前人的經驗。
第二個,是後勤運輸的方便程度。
我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東川、西川的地勢,都要被江淮高上很多,這從河流的走向就可以看出來。鷹揚軍的主要後勤供應基地,是舒州和鎮海,在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時候,主要的物資都必須從這兩個地方起運,而劉鼎目前所在的山南東道,根本不能提供足夠的軍需物資,就算是日常的居民生活,也需要從舒州和鎮海地區運送物資接濟。
鷹揚軍運輸物資的主要途徑,當然是長江,還有就是漢水。如果鷹揚軍從襄州出發,大量的物資需要從舒州和鎮海地區運來,運載物資的船隻逆流而上,速度很慢,效率低下。相反的,如果鷹揚軍從舒州或者金陵府出發,則船隻是順流而下,速度就快了很多,效率也高了很多。
覃睿自己做過粗略的計算,這中間的運輸效率,至少相差了五倍以上。也就是說,從金陵運輸一船物資到襄州的時間,可以從襄州運輸五船物資到金陵。不得不說,這個觀點對於整個鷹揚軍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任何戰爭都離不開後勤的有力支援,除非鷹揚軍想要淪落成淮西軍那樣的部隊,以人肉為乾糧。鷹揚軍的後勤運輸,對於鷹揚軍的戰役,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僅此一條,就足夠影響鷹揚軍的戰略定位。
事實上,由於漢水的水位問題,大型樓船隻有在豐水期才能上溯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