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3章 (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齋的,還請劉大人幫小女子一個小忙,將它物歸原主。”

李思妍好奇的說道:“誰的?”

玉寄靈輕聲的說道:“吐谷渾的王。”

李思妍條件發射的說道:“吐谷渾的哪個王?”

根據典籍記載,吐谷渾,是我國西北古代民族名,原為人名,是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涉歸之庶長子,涉歸分戶700使別部以牧。南北朝時期,涉歸死,其嫡子奕(一作若)洛環(即慕容廆)繼為單于,與吐谷渾不和,吐谷渾遂率所部西遷上隴,止於佨罕(今甘肅臨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為據點,子孫相承,侵逼氐羌,成為強部,最後定都伏俟城。

吐谷渾最盛時有王、公等號及僕射、尚書、將軍、郎中等官職。伏俟城中有小城、宮殿,佈局受漢地影響較多。王公服式略同於漢族。使用漢文。主要從事畜牧業,馬、牛、羊、駝數量很多。有良馬號為“青海驄”。所產牲畜曾大量輸往內地。喜射獵。以肉酪為糧,兼營農業,農作物有青稞、麥、豆。北界祁連山一帶,氣候較冷,產蔓菁、青稞。出產銅、鐵、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渾商隊很活躍,遠至長江和黃河下游,西至波斯。國無常賦,需要時向富室、商人收稅以充國用。刑罰簡略,殺人及盜馬者處死,其餘則徵物以贖罪。其宗教,原信奉薩滿教,西遷後,逐步信仰佛教。

根據典籍記載,吐蕃興起以後,向甘青地區擴張。唐龍朔三年(663),吐谷渾被吐蕃所滅,諾曷缽奔涼州,後受到回鶻人排擠,率數千帳內附唐。唐徙其部眾於靈州,置安樂州,以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子孫仍世襲青海地號,直至貞元(785~804)時為止。在這期間,因為靈州經常受到吐蕃、突厥的攻擊,又有党項人崛起,故吐谷渾依然不得安寧,不得不繼續向東遷移。

其實,中間有些記載並不準確。安史之亂以後,吐蕃人大舉進攻大唐西北,吐谷渾四散奔逃避難,有部分散落在河西走廊,有部分歸順吐蕃,也有部分遷入內地,還有部分遷居到山西東北部雲州一帶。其中遷居到雲州一帶的吐谷渾實力最強的,今日李克用的死對頭赫連鐸就是吐谷渾人,赫連鐸所在的部落,是吐谷渾人主要的所在,根據不完全統計,有人口近四十萬,其中控甲戰士在五萬左右。

由於吐谷渾四分五裂,分散各地,因此擁有眾多大大小小的王,其中勢力最大的當然是赫連鐸,但是在其他地方,例如河西走廊、例如西域、例如靈州一帶,都有吐谷渾人的存在,甚至在幽州附近,也有吐谷渾人的存在。只要有吐谷渾人,就有一個王,哪怕是僅有幾百號人,也有一個王。這顆祖母綠寶石,到底要給哪個王?

劉鼎也說道:“是哪個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軍閥:殺敵暴兵,建立無上帝國

池花

風流乞丐俏天子

唐伯虎後裔

日月風華

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