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4章 (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54章 (2)
鍾傳自然是答應了,反正名義上的頭銜,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於是雙方進一步談判軍隊的改編問題。既然已經成為劉鼎的下屬,鎮南軍也就不可能繼續存在。他麾下所屬的鎮南軍,原則上全部解甲歸田,一個不留。如果有願意參加鷹揚軍的,只要透過相關的考核,才能參加鷹揚軍。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願意繼續留下來的人,並不是很多。事實上,由於長期的戰亂,人心思穩,很多人都不希望繼續有戰事。江西處於鷹揚軍的核心腹地周圍,如果不參軍的話,他們是可以過安穩日子的,當鎮南軍準備進行改編的訊息傳出,很多鎮南軍官兵,都在考慮如何適應新的生活了。
在談判正式完成之前,鷹揚軍派遣部分技術工匠,首先到了饒州的德興地區,在那裡進行銅礦的勘察工作。殷紅林和鍾傳兩人,也聯袂到達了德興地區,調集儘可能多的人力物力,對此地的銅礦進行採挖。由於這項工作非常重要,以致兩人基本上是一邊談判,一邊主導銅礦的勘探和開挖。
由於鷹揚軍控制區域的急促擴大,物資短缺的現象是越來越嚴重了。其中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物資,數量也不少,除了食鹽之外,其中最短缺的物資,就是銅礦。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貨幣的支撐,而這時代流行的貨幣,正是銅錢,而鑄造銅錢,需要大量的銅,偏偏鷹揚軍現在的銅存量嚴重不足,自然導致銅幣的供應非常緊張。
由於銅礦的不足,導致一度被打壓下去的偏爐錢(分量不足的私鑄銅幣),再次出現在市場上流通,偏偏官爐錢(官府鑄造的分量足夠的銅幣)的數量不夠,鷹揚軍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讓這些偏爐錢在市場上流通,以滿足市場的需要,結果引起了不少的問題,群眾的意見反饋也比較激烈。
最可惡的是,還有人專門囤積官爐錢,然後悄悄的將其熔化,重新鑄造分量不足的偏爐錢,以此獲取暴利。又有些富商,又或者是大地主,家裡儲藏了成千上萬的銅幣,就是不肯拿出來使用,導致市場上流通的銅幣,數量更加稀少。而銅幣的數量越是稀少,囤積銅幣的人就越多,使得市面上的銅錢越是稀少,幾乎已經形成了惡性迴圈,彷彿是走入了死衚衕,找不到出路了。
鷹揚軍推官徐雲虔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一度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狠狠的懲罰了一些私鑄錢幣的富商和地主,殺頭抄家的手段都用上了。他同時頒佈命令,嚴禁大量囤積錢幣,但是收效不大。被徐雲虔逮捕的人裡面,有幾個人和鷹揚軍的高層也有聯絡,劉鼎殺雞儆猴,處罰了幾個人,依然無法遏制這種現象。
這種銅幣短缺的現象,其實並不是鷹揚軍出現才出現的,事實上,在開元年間,就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一代名相宋璟,就是因為對偏爐錢採取高壓的態勢,嚴厲打擊偏爐錢,結果引致嚴重的後果,最後不得不辭官回鄉的。後來張九齡接任宰相,對偏爐錢睜隻眼閉隻眼,不了了之。竇浣和徐雲虔對於這段歷史都非常熟悉,兩人可不敢重蹈宋璟的覆轍。
徐雲虔在給劉鼎的報告上,也無奈的表示,由於銅礦的缺少,這種私鑄偏爐錢的現象,是不可能全部滅絕的。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最可行的辦法,還是採挖更多的銅礦,為市場提供更多的銅幣。只要市場上流通的銅幣滿足需要,自然就不會有人囤積銅幣了,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至於有部分江南富商提出的使用紙幣的方案,徐雲虔顯得非常的謹慎,竇浣等人也顯得非常謹慎,他們更加傾向於使用白銀代替銅幣流通,只可惜,白銀的數量,要比銅幣更加的稀少,同樣是富豪地主囤積的目標。每年從海外流入的白銀,基本上都被囤積起來了,很少有繼續拿出來使用的。
劉鼎對於經濟政策確實不是很瞭解,對於白銀、銅幣、紙幣都沒有什麼研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