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4章 (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24章 (2)
殷紅林似乎再次捕捉到一點什麼,可是卻不明白,只好期待的說道:“還請大人明示,”
劉鼎噼裡啪啦的說道:“你們將海水引到沙灘上,然後封住,只要陽光照射,海水就會被慢慢的蒸發掉,剩下的就都是鹽了。這樣的方法,不是比煮鹽快得多嗎?一片鹽田,至少能夠曬出幾百斤甚至是上千斤的食鹽,要你們說的煮鹽快多了,而且成本也更低。當然,這些鹽田要經過專門的處理,以免鹽分裡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殷紅林還是不明白,薛檀雅也疑惑的看著他。
曬鹽,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個嶄新的概念,以前他們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呢。
劉鼎站起來,指著平整的茶几面,緩緩的說道:“你們看,這裡可以看做是一塊鹽田,先將四邊都封起來,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口子,從這個口子將海水引入,然後封堵起來,等太陽將海水蒸發掉,這鹽田裡面剩下的,就是一層層的海鹽了。整個過程,基本不需要耗費什麼成本,只需要建設好鹽場,幾十個人就能進行大量的生產作業。”
殷紅林極力思索著,忽然拍掌說道:“屬下明白了,原來是用陽光將水分蒸發掉,於是就剩下鹽巴了。”
薛檀雅也讚歎的說道:“多謝大人的指點,小女子看來已經找到了快速暴富的生財之道了。”
劉鼎點頭說道:“正是。”
隨即狐疑的看著兩人,匪夷所思的說道:“你們……不知道這個法子麼?”
殷紅林和薛檀雅都搖搖頭,齊聲說道:“真不知道。”
劉鼎還是有點半信半疑,估摸著兩人不是在矇騙自己,怎麼會沒有人知道曬鹽的方法呢?這是多麼淺顯的道理啊!只要站在大海的邊上,就應該知道這樣的辦法最容易獲得海鹽。黃巢和其他的私鹽販子,總是能夠找到充足的食鹽,他還以為他就是從海邊曬鹽獲得私鹽的呢。
事實上,他是多慮了,這年代的人們,的確還不懂得海水曬鹽,大規模的曬鹽方法,還是從明朝才開始的。唐末大部分的食鹽都是井鹽,少量的海鹽也都是煮出來的。唐代的鹽井主要集中在我國的西南部,以劍南道東川和劍南道西川為最多,現在鷹揚軍控制的山南東道屬下歸州、夔州一帶,也有部分的鹽井,但是產量都很小,每年的產量只有幾擔甚至是幾十擔。
偉大詩人杜甫對於唐代的鹽業,有較為細緻的描述。乾元二年秋,關中旱災,杜甫棄官赴秦州(甘肅天水西)投靠從侄杜佐。是年十月,又受到同谷縣令的邀請,杜甫離開秦州到同谷(甘肅成縣),途中,他目睹了成州長道縣鹽井的生產規模與銷售情況,因作《鹽井》詩。
在《鹽井》詩中,杜甫對當地鹽井的生產規模、鹽的販運情況作了生動的描述。他描寫煮鹽的盛況:“滷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這種煮鹽的方法產量較小,成本也較高,隨著人口的增長,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於是食鹽的價格逐漸的攀升。
文史記載,在大唐最強盛的開元、天寶年間,每鬥鹽不過兩百文,此後安史之亂爆發,各地戰亂,食鹽的生產受到嚴重的影響,產量急促下降,於是每鬥鹽的價格不斷攀升,最高甚至去到上萬錢,甚至需要用黃金來兌換。到劉晏實行財政改革,食鹽第一個成為被改革的物件,價格同樣大幅度上升,每鬥平均價錢都在八百文以上,此後再也沒有低於一千文的。
儘管食鹽的價格不斷攀升,但是民眾畢竟不能不吃鹽,所以,節衣縮食也是要賣鹽的,使得食鹽的供應總是無法滿足民眾的需要。由於販賣私鹽的利潤實在太大,因此私鹽販子層出不窮,除了黃巢之外,朱溫、錢鏐、陳巖等人其實也是私鹽販子。現在天下大亂,私鹽販子就更多了。即使是鷹揚軍,也不能完全禁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