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0章 (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90章(1)
劉鼎等人回到潤州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
裴雨晴和沈若依正在忙碌著,卻不是忙碌本職工作,而是有關印刷經文的事情。
原來,她們正在監督工匠在木板上刻字,以印刷成書。木板上面刻印的都是經文,還有佛像的圖案。鎮海地區每年都要往日本、新羅等地銷售大量的佛教經文,這已經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內容。經文佔地面積小,重量輕,貨船上可以裝載很多。其時佛教正在日本達到全盛狀態,日本各地的和尚很有錢,中原運輸過去的經文,在當地非常暢銷。
另外,由於中原戰亂,大城市受到嚴重破壞,相當數量的書籍都毀於戰火,很多有價值的書籍,只有日本才有儲存。當時的日本遣唐使,每次回國的時候,都要帶回大量的書籍,無意中保留了部分珍貴的孤本。中原地區商人如果發現有日本存在的孤本,她們也會用各種方法“借”回來,然後重新印刷成書,以留後世。
這年代的印書技術,還侷限在雕版印刷,就是將一個個的字都在木板上刻印出來,然後印刷成書。印刷工場裡面堆放著大量剛剛雕好的模板。而那些雕錯的模板,更改後沒有用的模板,都零散的丟棄在角落裡面,它們的命運,要麼是被當做垃圾扔掉,要麼就是被當做柴火燒掉,總之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由於雕版刻印速度很慢,因此每一本書都需要大量的工匠通力協作,好像《金剛經》這類的經書,至少需要上百個工匠,花費一年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將全部的雕版刻印完成。由於費用高,一般的經史子集是不會輕易開版的,刻印的最多的,還是各種各樣的經文。由於工作量實在太大,不少的書籍根本無法印刷,因此對於書籍的推廣,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劉鼎忽然想起,曾經有個活字印刷,應該還沒有推廣開來。當初劉鼎聽順治小和尚提到趙匡胤這個名字,覺得很熟悉,只是當時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後來驀然想起,老天,這不是大宋國的開國皇帝嗎?於是,有關宋朝的記憶,也就漸漸的浮出了水面,其中就包括這個活字印刷。
當然,有關活字印刷的具體技術,他是不知道的。不過沒有關係,只要他提出這個建議,明確表示這樣東西的確是存在的,然後再用重金賞賜,一定會有人將其發明出來並完善起來的。水泥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覺得不太可能出現的東西,經過幾年的摸索,現在還不是已經鼓搗出來初步的樣品了嗎?這個活字印刷想必不會比水泥的技術含量更高吧?
打定主意,劉鼎就走到工匠們的中間,啟發性的說道:“你們為什麼不將一個個字做成活的呢?“
沈若依詫異的說道:“什麼活的?”
劉鼎慢慢的解釋:“就是每個字都是可以裝上去,又可以取下來的。這樣所有的雕版都可以自由組合。每個字還可以重複利用,不需要重新刻印。如果發現錯誤,也不需要整個雕版重新刻印,只需要更換其中錯誤部分的字型即可。”
沈若依和裴雨晴都顯得很疑惑,卻又隱約意識到了什麼。那些正在埋頭工作的工匠,也好奇的放下手上的刻刀,仔細的聽劉鼎的講述。有些腦子轉的比較快的工匠,已經在猜測劉鼎到底試圖描述什麼,眼睛裡面閃動著聰慧的目光。劉鼎輕輕的幾句話,就在他們眼前開啟了一扇從來沒有開啟過的大門。
劉鼎讓令狐翼拿來一堆小石頭,又拿來一個方形的豆腐格,將石頭放在豆腐格里面,慢慢的說道:“我們可以將這個豆腐格看做是雕版,這些石頭就是一個個的字。按照你們現在的做法,每個雕版都是獨立的,是不可替代的,上面的每個字都是固定的。如果要更改一個字,你們得重新做模板,其餘的字也就全部浪費了。但是我不用,我的所有字型都是活動的,如果發現有錯誤,我將錯誤的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