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1章 (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61章 (2)

他知道白欽翎來歷神秘,曾經遊走世界各地,見多識廣,既然說了出來,十有**都不會看錯,或許,這些刺客的確是來自新羅。他們膽敢在鷹揚軍的眼皮底下,刺殺渤海國的太子,顯然對自己的武功很自信,也不怕引起鷹揚軍的報復,除了花郎道的高手,不可能還有別人。

花郎道其實就是現代跆拳道的雛形,是起源於古代朝鮮的民間武藝。早在唐高宗年間,新羅王國統一了朝鮮半島,經濟繁榮,百業興旺,建立了一種“花郎制度”。到真興王時,便創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組織形式,即將年輕人組織到一起進行武藝鍛鍊。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臨陣無退,殺身有擇”。以此磨鍊人的意志、鍛鍊人的體魄,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頑強、無所畏懼的戰士。

原來以為刺客是契丹人,要幹掉大瑋瑎,卻沒有想到居然是新羅人。唐廷和新羅的關係,可能比和渤海國的關係還要複雜。當初唐高宗年間,大唐軍隊辛辛苦苦的消滅了百濟、高句麗,沒想到最後卻是便宜了新羅人。原本是唐軍盟友的新羅人,在百濟、高句麗滅亡以後,想方設法挑起半島人對唐廷的憤怒,最終讓新羅人統一了半島。對於新羅人的背信棄義,唐廷是記憶猶新,只是鞭長莫及,自身問題多多,再也沒有力量對新羅動兵了。

從大的形勢上來講,新羅和渤海國一樣,都處在契丹人的直接威脅之下。契丹人在佔領了蓋牟州、倉巖州以後,可以直接殺入新羅半島。按理說,他們兩家應該聯合起來,槍口一致對外,共同對抗契丹人才是正道。結果他們兩家非但沒有聯合起來,反而對對方下毒手,劉鼎真是有點搞不懂了。

李怡禾也有些驚訝:“新羅人居然潛入到中原來了?”

高鬱疑惑的問道:“新羅人為什麼要刺殺渤海國的太子?”

朱有淚嘴角一撇,不屑的說道:“肯定是誰當老大沒有談好。”

劉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不再感到驚訝。

在契丹人崛起之前,渤海國和新羅,因為爭奪東北地區,一向是冤家仇敵,在契丹人崛起之前,兩國已經進行過無數次的戰鬥。在新羅善德女王時期,雙方的爭鬥十分的激烈,當時的渤海國,正處於大欽茂留下來的強盛時期,壓得新羅善德女王喘不過氣來,佔領了新羅半島北部相當部分割槽域,新羅人對此一直都懷恨在心。

後來,契丹人崛起,對渤海國產生了很大的威脅,渤海國不得不將大部分的兵力都調來迎戰契丹人,於是新羅人乘機收復失地,甚至想要打到長白山去,佔領渤海國的核心腹地。隨著契丹人的崛起,契丹人的胃口,已經不滿足於渤海國,對新羅人也展示了自己的野心,新羅侵吞渤海國的步伐,才依依不捨的停止。

但是,奇怪的是,即使是契丹人已經威脅到他們兩國的生存,兩國也從來沒有想過,聯合起來對付契丹人,而是繼續進行小規模的戰爭,常常為了一條山脈,一條河流而付出大量戰士的性命。他們兩國在對付契丹人的時候,都顯得非常軟弱,但是在跟對方大打出手時,卻顯得異常兇猛。

其實並不是雙方沒有想到聯合的必要,而是在聯合以後的主動權方面,爭執不下,無論是渤海國還是新羅,都希望自己作為主動者,對方作為配合者。都希望對方的軍隊能夠聽從自己的指揮,都希望對方的軍隊首先上去和契丹人拼個你死我活,自己在後面撿現成的。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兩國當然沒有聯合的可能。

本來他們之間打生打死,都不關劉鼎的事,鷹揚軍現在的目標還只是中原地區,對於這麼遙遠的外域,實在是鞭長莫及,愛莫能助。只是,他們在鷹揚軍的地盤上大打出手,那也太囂張了。新羅人在城內動手刺殺,已經不是不給渤海國面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