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8章 函谷關(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78章 函谷關(1)

光啟五年的初夏,同樣是姍姍來遲。

當江南的氣候以及逐漸炎熱起來的時候,在洛陽西面的原野上,還看不到多少的綠色。站在高處一眼看過去,原野還是灰濛濛的,到處都是裸露的黃土。這裡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黃土,下雨的時候一片泥濘,乾旱的時候則是一片的灰塵。由於降雨量少,黃土都變成了灰塵,只要有風一吹,馬上就會捲起一條條巨大的煙塵柱,將周圍的一切,都籠罩在灰濛濛裡面。

噠噠噠……

馬蹄聲從東方傳來,,震醒了沉睡中的原野,跟著一隊騎兵出現在原野上。馬蹄帶起的灰塵,遮天蔽日。被驚動的小動物,紛紛從草叢裡面跑出來,向著更深處的山嶺裡面潛藏進去。它們時不時的撞到棗樹上,頓時讓棗樹晃動起來。

在騎兵隊伍的中間,飄蕩著鮮豔的鷹揚軍軍旗,在當頭的大紅旗幟上,還有大大的“劉”字,顯得非常的引人注目。在他們的周圍,還有更多的騎兵在來回的疾馳,深藍色的制服,表明他們乃是鷹揚軍的斥候。他們的馬蹄,同樣濺起大量的灰塵,一直飛揚到了天空中。

這支隊伍,正是劉鼎和身邊的鬼雨都戰士。

“大人,前面就是函谷關了。”斥候隊副隊長袁羚騎馬前來報告。

劉鼎緩緩的勒停戰馬,舉起望遠鏡。

從望遠鏡裡面看過去,前面乃是一排排的山地,偶爾能夠看到一些棗樹。

函谷關的周圍,都是地形複雜的山地,沒有什麼樹,多數地方都是裸露的黃土。由於雨水的沖刷,顯得坑坑窪窪的,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深深的溝壑,而有些地方則形成了高高的山嶺。無論是深溝還是山嶺,都被茂密的野草覆蓋著。說也奇怪,在平坦的原野上,野草基本都是枯萎的,可是山嶺中的野草,卻是十分的茂盛。如果不是親手撥開茂密的野草,根本看不到下面的路。

想要從洛陽進入長安,就必須穿過眼前這片連綿起伏的山地。遺憾的是,只有一條道路透過這裡。一條平均寬度不到兩丈的道路,溝通了洛陽和長安這兩個最大的城市。而這條道路,現在已經被函谷關給掐斷了。處在劉鼎面前的這片山嶺,正是函谷關的起點。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在潼關建立起來之前,函谷關乃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二關(第一關是洛陽的虎牢關)。

劉鼎對函谷關一點都不陌生。

鷹揚軍在兩年前就開始了進入長安的準備,相關的情報工作,已經一早就展開了。各種各樣的資料,最後都彙集到劉鼎這裡。其中資料涉及得最多的,莫過於函谷關和潼關。隨著進攻長安的時間逐漸臨近,三眼都加強了這方面的情報工作,有關潼關和函谷關的資料,簡直可以堆疊成半尺高的一沓資料。

相對於其他道路而言,從洛陽進入關中,乃是最方便的捷徑,但也不是意味著這是康莊大道,毫無難處。事實上,要從洛陽進入關中,還是頗有難度的。其中最大的難點,當然是函谷關到潼關的這一段路。從東面的函谷關,到西面的潼關,這一段路大約有一百六十里,全部都是形勢險要的山地,道路在這裡蜿蜒曲折,最狹窄的地方,只能兩人錯身而過。

古語有云,這條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