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6章 洛陽新都(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56章 洛陽新都(1)
河南府,洛陽。
龍紀三年的洛陽,顯得格外的安詳。
經過數年的建設,洛陽已經逐漸顯露出大城市的雛形。
洛陽建設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拋棄了圍牆。這也就是說,只要洛陽自己願意,它可以向周圍無限制的擴充套件,而不需要擔心有圍牆的束縛。這一點,在所有的城市中,絕對是先例。須知道,就算是長安這樣的超級大城市,同樣是有圍牆的,長安每次擴建,首要任務就是拆除原來的圍牆。
在戰爭時期,圍牆乃是抵禦敵人侵略的重要防禦設施,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城市日常安全的重要設施。自從人類有史以來,建城首先就是建圍牆,幾乎已經形成共識。縣城以上,必須有圍牆的存在。如果沒有圍牆,就根本不能稱之為城市,最多隻能叫集鎮鄉村什麼的。
然而,鷹揚軍高層認為,在黑色火藥出現以後,處在絕對防禦圈內部的城市,根本不需要城牆。城市的防衛,可以透過周邊的城鎮來完成。即使周圍的城鎮陷落,洛陽也可以依靠附近建設的八個據點來保衛。如果這八個據點都陷落,那修建圍牆也沒有任何的意義。戰爭進行到這一步,只能說明統治者自身已經弱到不能再弱了,就算有神仙搭救,最後也逃不了滅亡的命運。
好像作為帝都的長安,本身有完整的高聳的城牆,有各種各樣完善的防禦設施,然而,無論是安史之亂,還是後來的吐蕃連續三次進攻長安,還是日後的黃巢起義,都輕而易舉的佔領了長安。因為所在長安的統治者,自己根本就沒有信心守備,給他再好再高的城牆,又有什麼意義呢?
“真正的圍牆,應該是在刀尖上。”
劉鼎在審閱洛陽規劃的時候,淡淡的說道。
按照張全義的規劃,洛陽日後的規模,將要比最繁盛時期的長安還要大上數倍,各種區域的劃分,將會更加的科學,更加的先進。按照最初步的估計,洛陽可以容納三百萬的常住人口,加上超過百萬的流動人口,巔峰狀態下的洛陽地區,可以容納接近五百萬人。
此外,在洛陽的周圍,張全義還設計了多個的衛星城。這些衛星城,既是洛陽區域的延伸,同時也是洛陽地區的重要防禦據點。這些衛星城同樣沒有圍牆,但是有堅固的炮樓,上面安放有大量的三眼銃。隨著黑色火藥的製造成本越來越低,三眼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少的鷹揚軍步兵,也都開始裝備三眼銃了。
和傳統的刀槍劍戟弓箭相比,三眼銃的初次成本,的確較高。但是,訓練一個三眼銃槍手實行佇列射擊,最短只需要三天的時間。而訓練一個弓箭手,最少需要半年。不需要經過仔細的計算,就可以看出,使用三眼銃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城市的防衛,三眼銃是最適合不過了。
洛陽相對於長安而言,在軍事地理上沒有太大的優勢,它沒有潼關這樣的天險,虎牢關也早就廢棄。事實上,在黑色火藥開始大量使用的年代,這種堅固的關隘,能夠發揮的作用已經不大。無論多麼堅固的防禦,最終都會在大量的黑色火藥面前坍塌下來,這已經是鷹揚軍用無數次的實戰,深深證明了的。
儘管洛陽沒有得天獨厚的軍事地理優勢,但是在發展經濟上,洛陽卻具有長安無法比擬的優勢。它是中原地區的核心,物產豐饒,周圍地勢平坦,道路交通運輸便利,又有黃河連線,大運河也直接連通洛陽。無論是南來北往,還是東來西去,都非常的方便。藉助水路運輸,物資販賣的成本也比較低。
最起碼,洛陽不會受到糧食的威脅。洛陽本身的糧食出產,還是非常高的,張全義的確是發展生產的好手,在短短的數年內,就做到讓洛陽周邊沒有荒地存在,所有的土地全部都種上了莊稼。他親自帶隊檢查,若是發現有丟荒的,馬上就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