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3章 (2)

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回鶻人,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党項人,他們都是善於騎射的民族,在制弓方面於有十分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只有吐蕃人在這方面不太擅長。對於騎射民族來說,馬術和弓箭都是必修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好弓當然是少不了的。中原人制弓,依靠的是技術,胡人制弓,依靠的卻是專注。騎射民族往往擁有很多技術高超的弓匠,他們製作一把弓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用的都是能夠找到的最好材料,做出來的弓當然每一把都是精品。

牆壁上還掛著一把刀,劉鼎一看它的弧度,就知道這是阿拉伯彎刀。

果然,龍京京在門口探著腦袋說道:“據說這把刀是從一個吐蕃茹本那裡繳獲的,是他貼身用的,但是應該是大食人生產的,和我們中原生產的不同樣,我爹爹耍了幾次,發現耍不好,就放在這裡了。”

劉鼎點點頭,將彎刀摘下來,慢慢的抽出刀刃,果然是寒光湛湛,鋒利無比。

吐蕃茹本是吐蕃的特有官名,意思是一個地方的最高軍政長官,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刺史,管轄的地方,相當於唐朝的一個州或者數個州,當然,也有不及一個州的區域,但是這種情況很少。吐蕃人佔領了河西走廊以後,設定了很多茹本,後來吐蕃逐漸崩潰,這些茹本有不少人都投靠了唐軍或者是回鶻人。

阿拉伯彎刀,也就是著名的“圓月彎刀”,是一種曲線形的刀,刀身狹窄,彎度較大,長1米至1.2米,刀身上有一道較深的凹痕。其特點是韌性和硬度好,刀刃極為鋒利,據說可以將一片薄紗半空掠為兩半,並且能將一個鋼鐵的頭盔猛劈為兩半。它的鍛造技術,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解密。

在遙遠的大食的大馬士革和托萊多的軍械工匠因製作優質的阿拉伯彎刀而聞名於世。步騎兩用的阿拉伯彎刀在中國也享有盛名,尤其是恆羅斯戰役之後。在恆羅斯戰役中,幫助唐軍作戰的葛邏祿騎兵,就是在這種彎刀面前遭受了巨大的傷亡,然後又被波斯人收買,最終背叛了唐軍,導致了恆羅斯大敗,使得大唐從此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詩人杜甫在《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裡面稱讚阿拉伯刀:“吁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

最初的阿拉伯刀並不太彎,僅比日本倭刀彎、寬、薄、短一點,使用相對比較簡單。但隨著軍隊裝甲加強,直刀的破甲能力不足成了問題。直刀與彎刀對士兵鎧甲的殺傷作用相差很大,首先是刀刃接觸鎧甲時,彎刀接觸面小,容易砍入,尤其是侵入鎧甲後,彎刀刃與鎧甲近於垂直,能夠繼續破入,而直刀與鎧甲交角小,阻力更大。於是軍隊開始裝備重鐵矛、大斧、狼牙棒等破甲武器,但其重量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尤其是長時間、大強度的戰鬥中。

在重灌騎兵廣泛採用後,騎兵迫切須要一種能砍、能刺、不太重的武器,尤其是以倉促遊牧民組建的輕騎兵對抗歐洲重騎兵的時代,阿拉伯人以其智慧研發了這種“圓月彎刀”,它前端弧度很大,後端是直的。作戰時以前部弧形破甲,威力幾乎和大斧接近,但比斧容易命中,因為它寬。宿營時用前部弧形的後端反曲砍柴或砍樹,勝過直刀,因為它重。

在這把刀的旁邊,還有一把古老的阿拉伯彎刀,只是刀刃已經開裂,不能繼續使用了。

龍京京神色凝重的說道:“這一把,則是一個吐蕃秋倉戰死後留下的,也是我爹爹最敬重的一把刀。他說使用這把刀的人,雖然是侵略者,但他的確是個英雄。”

在吐蕃軍隊編制中,有一支專門用於擴張的軍隊,那就是戍邊勇武軍,戍邊勇武軍又有上中下之分,其中下戎邊勇武軍的指揮官,就叫做秋倉,這支部隊出征前,都會集體折斷劍鞘,給親人留下遺囑,將孩子託付給親人,然後義無反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