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章 秦王殿下(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祿山,就是不折不扣的武人,他原本就是胡人,粗魯野蠻,卻深得唐玄宗的喜歡。當初玄宗好大喜功,不斷在邊境發動戰爭,以表示天朝上國的強盛,因此在邊境上連續設定了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范陽、平盧、劍南、嶺南十個節度使,委任統軍大將以兵權和財權,其中又以安祿山的兵力最為強大。

固然,這些節度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維持了唐朝邊境的安定,使得開元盛世在天寶年間得以延續,但是,節度使制度帶來的弊病,卻是致命的,鉅額的軍費開支,消耗了唐廷的財政儲備,使得中央軍兵力越來越孱弱,節度使軍隊遠遠超過中央軍,最終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地方節度使不但有兵權,還有財權,他們可以不受限制的擴充軍隊,迅速的形成了最早期的藩鎮。

楊國忠雖然被後世屢屢罵為奸賊,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卻還是很有眼光的,他極力主張廢除節度使制度,將節度使的兵權和財權都收歸中央,只不過,楊國忠採取的政策過於激進,而且大部分措施都是出自私心,執行起來自然遠遠的偏離了初衷,非但沒有削弱安祿山的實力,反而迫使安祿山更快的發動了叛亂,將大唐推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安史之亂都給大唐前所未有的重創,導致這個昔日的巨人始終無法復原,原本被大唐逐漸鎮壓下去的異族勢力,也藉機積蓄力量,乘勢而起。在安史之亂後不久,吐蕃人就連續三次攻破長安,將人口財富洗掠一空,其餘的党項、回鶻、突厥、契丹勢力都隨機崛起,尤其是曾經被反覆消滅的突厥人,也利用這個機會,改變了自己的策略,主動和唐廷修好,利用唐廷的力量,處心積慮的壯大自己的實力。

安祿山之後,唐廷對於武人非常的敏感,對朝廷中的武將非常的忌憚,皇帝一方面要藉助武將來鎮壓地方藩鎮,但是又要小心翼翼的防止武將勢力過大,威脅到朝廷的安全,因此政策屢屢反覆無常,最終是勞而無功,到最後,皇帝乾脆想到了新的辦法,那就是借用胡人的力量來維持朝廷的安全。地方有叛亂,不是朝廷出兵,而是請胡人出兵,但是胡人出兵,是要講條件,講利益的,例如當初回鶻出兵,朝廷就是以洛陽的上百萬人口作為酬勞的,現在這些人還悲慘的生活在龐右道的河西走廊,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相對於胡人的迎風而起,唐廷內的武將卻是越來越凋零,鎮壓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李光弼等人,以及後來的李晟、李愬、王叔文等,先後都被解除兵力,歸家養老。無論他們本身有多麼傑出的能力,有多麼洋溢的才華,在這片黑暗的土地上,再也沒有施展的機會。

朝廷積弱,地方上的勢力自然越來越強盛,他們吸收人才,招兵買馬,訓練軍隊,偵察地形,蠢蠢欲動。地方武人勢力越是炙盛,唐廷對於武將的猜忌就越深,而對於武將的猜忌越深,越導致唐廷無法有效對付地方武人,這似乎已經形成一個惡性迴圈,誰也沒有機會破解,只能一步步的走向深淵。

王博是典型的文人,固執的認為是武人的野心導致了天朝上國的淪陷,因此頑固的不肯給武人崛起的機會,尤其是好像劉鼎這樣的野心分子,但是情勢變化,出乎意料,最終,他還是不得不讓劉鼎掌握了舒州的軍權。事實上,就算他劉鼎不崛起,貝然清、貝丹山等人始終也會崛起,在這一點上,劉鼎從來就沒有想到過要讓步,既然要有人稱為地方霸主,那還不如讓自己來的痛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