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5章 新帝國(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員榮譽稱號。事實上,這項制度並沒有任何的激勵作用。
新帝國決定取消所謂的勳。
以皇帝為首的封建國家體制,皇帝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操有對一切臣民生殺予奪的大權。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義頒佈,皇帝有權修改法律和法令,並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約束。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等職官體系。
在中樞機構中,制令機關、封駁審議機關與行政事務機關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務機關和事務機關的職責是很分明的,監察機構也很完備。此外,還有一套比較完備的品階勳爵制度。相關典籍記載: 其辯貴賤,敘勞能,則有品、有爵、有勳、有階,以時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時,其制如此。
這套制度在當時來說,還是比較先進的,新帝國決定繼續採用。
隨著社會矛盾的發展和政治形勢的變化,唐代的職官制度也發生了變化。“使職差遣”逐漸侵奪了原來職官的權力,新出現的一些使職,使得原來的一套官僚體系發生了紊亂。他們佔據了中央與地方的大部分權力。當時的局面,正如李肇《唐國史補》所說的“為使則重,為官則輕”。
這個不規範的制度,給帝國的行政機構運轉,帶來了很大的弊端,有些地方的行政體系因此癱瘓。比如說,你是某縣的縣長,本來權力應該是你行使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另外一個人來了,拿著上級領導的旨意,說是要代替你行使權力,但是,你的縣長職務,卻也沒有撤銷,你和他相互扯皮,這樣自然會出問題。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有時候甚至來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數個甚至是十幾個。例如有些比較富裕的縣,往往有多個權力相同的人。比如說,省長派個人來,省委書記隨後也派個人來,最後副書記什麼的也插上一腳,市委書記、市長什麼的,也派人來湊熱鬧,於是一個縣,往往有好幾個權力相當的人,大家互相鬥法,爭權奪利。神仙鬥法,小鬼遭殃,治內的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
現代人覺得很荒唐,但是在唐末,卻非常普遍,結果導致原來的縣長,根本無法行使權利。這種制度,給了高官收了賄賂的最好途徑。只要有錢,隨手給你一張紙條,你就是一個縣的高官了。至於這個縣有多少高官,那就難說了。窮的縣,可能只有幾個,富的縣,可能有幾十個。
在宦官當道的時期,宦官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繞過正常的行政體系,給地方安插多餘的官員。因為他們的行為,往往會受到正直文官的制止,他們想要透過正常的途徑安插官員,是非常困難的,於是,“使職差遣”就成了最好的藉口,尤其是涉及到有油水的地方,更是氾濫成災。
這些官員不學無術,yy好色,只知道拼命的為宦官搜刮錢財,魚肉百姓,真的是一點正經事都不做。偉人曾經說,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這句話在唐末要倒過來說:“做一件壞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壞事。”但是,不少的冗餘官員,的的確確就是一輩子都做壞事的,所以黃巢起義才會入井噴一般,席捲全國。
因此,新帝國首先要規定的,就是嚴禁這種現象的發生。
凡是沒有列入正規編制的官員,一律清退,絕不留情。
事實上,在鷹揚軍的轄區內,這種現象已經沒有。
那些只知道搜刮錢財的官員,在鷹揚軍到來的時候,早就被憤怒的群眾活生生的拉出來打死了。
唐代的中央官制大致有幾個系統,核心是三省六部。
唐沿隋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同樣是國家最高的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國家的政務,同時把原尚書省諸曹正式確定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長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