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0章 秋高氣爽(1),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的打算,試圖將都城遷移到安西四鎮中的于闐,但是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不了了之。因此,直到現在,邏些城依然是吐蕃人的首府。從地圖上看,從長安到邏些城,至少要走一年的時間。

最靠近邏些城的鷹揚軍轄區,是成都府。由於吐蕃王國的內亂,邏些城的防衛力量,比較薄弱。鷹揚軍如果從成都府出發,經過墨脫,到達邏些城,不是不可能的。當初人民解放軍就是沿著這樣的路線進藏的,劉鼎相信鷹揚軍或許也能夠做到這一點。以前,總是吐蕃對中原發動進攻,現在,應該輪到中原軍隊,對吐蕃發動主動進攻了。

事實上,劉鼎對於吐蕃的瞭解並不多,他看到的,都是經過再三簡略的簡報。要是詳細的介紹吐蕃,從吐蕃的歷史、政治到軍隊,都一一道來的話,只怕劉鼎就沒有精力做別的事情了。這種專門研究對手的行為,自然有前線將領去進行。

比如,錢鏐。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在西藏高原,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戰國以後,在民族鬥爭中失敗的羌族部落,如越巂羌、發羌、唐旄、迷唐等部,都逐漸遷移到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隆河谷(西藏窮結縣)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健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專稱。贊普妻稱為末蒙。

吐蕃的王族稱為“論”(有大論、小論),宦族稱為“尚”。論和尚構成了統治階級的核心。大論、小論即大相、副相。此外還有內大相(也稱為論莽熱)、內副相、小相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皆任國事。由這些官員所組成的中央機構,“總號曰尚論掣逋突瞿”。

吐蕃原來信奉缽教,後來又從唐朝輸入佛教,缽教巫師和佛教上層僧侶也是統治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 吐蕃的官制除本族特有的外,也兼採唐制。據漢籍文獻記載,吐蕃官名有宰相、中書令、都元帥、尚書令等。這些官,可能是根據唐代官名而意譯的,其實際不一定如唐代那樣有細緻的分工。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定了酋長世襲制度,《冊府元龜》卷961《外臣部;土風》說:“其設官,父死子繼,絕嗣則近親襲焉”。

吐蕃在地方上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把全境劃分成四個軍事行政區,即拉如、葉如、伍如、雲如,各區的領兵軍官兼任地方行政長官。每區又分上下兩部,其下有若干千夫長以統部民。從《舊唐書;吐蕃傳下》的記載中,可知吐蕃的地方官也兼採唐制,設節度使、觀察使等職,節度使之下設州,州置守將,如維州守將悉怛謀。軍事據點設討擊使,如別將尚恐熱為落門川討擊使。

對於這些古怪的名稱,劉鼎沒有太多的心思來研究,吐蕃就是原始化的朝廷,還沒有完全進化。吐蕃的民眾和軍隊,基本上是合二為一的。平時是農民,戰時就是士兵。吐蕃還保留著奴隸制度,貴族都擁有大量的奴隸。吐蕃的奴隸為貴族服務、生產、打仗,甚至是陪葬。現在河西走廊的很多溫末人,就是當初吐蕃貴族的奴隸,在脫離了吐蕃貴族以後,他們自立一體,和吐蕃貴族的關係,非敵非友,很是複雜。

河西走廊的事情,有王彥章、安仁義、葛從周他們幾個大將解決,劉鼎也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倒是邏些城這個遙遠的目標,現在鷹揚軍裡面,除了他之外,再也沒有別人有這麼異想天開的想法的。就算是最彪悍的王彥章,大概也沒有想到要突襲邏些城。

的確,對於很多人來說,軍事進攻邏些城,實在是有些不切實際。想當初,文成公主入藏,可是用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如果路上還要打仗的話,需要耗費的時間更長。突襲邏些城,軍隊的後勤保障,也是致命的問題。在冰天雪地裡面,鷹揚軍如何保持後勤供應?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