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節,與權臣為鄰,霧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面就是這麼吝嗇,對自己的兒子都狠的不行,更何況是外人。
邵老國公也曾當過宰執,好幾回。每新上任一個皇帝,他就要被請出山一次,位高權重,主持大局。等朝堂安穩了,老爺子就又會上書乞骸骨,告老回家含飴弄孫,“不戀權又忠君”幾乎就是他的代名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聞家這麼前後折騰的死皇帝,國家依舊沒有亂,與邵老國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神宗繼位時,邵老國公也出來當了一段時間的宰執。然後在國家大亂時引咎辭職。
大啟和其他朝代不一樣,不怎麼流行皇帝下罪己詔,往往是宰相背鍋辭職。因為大啟走的是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路子,皇帝管理公務過多,攬權太廣,都會被御史上書含蓄的譴責一下。也就是說,真正管事的是宰相,所以出事後請辭的也是他。
如果宰相就是不主動辭職呢?也不用怕,因為大啟還有獨特的臺諫制度,會有人“幫”宰相辭職。
這幫監督宰相的人,與讓神宗和謝介頭疼的是一批人:御史臺和諫院。他們的官位職權十分特殊,就是靠著罵別人和罵皇帝來升官發財,所以,哪怕是實權的宰相也是該罵就罵,算是對權利過大的宰相的一種政治牽制。
不能細說,因為……
再細,謝介也不知道了呀。他對政治和官場真的是隻知道一些皮毛,很皮毛。
蠻人入侵,佔了京城,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和邵老國公沒什麼關係。但老爺子還是引咎辭職了,引得神宗愧疚不已。偶爾也有點小羨慕,怎麼就不能讓皇帝也引咎辭職呢?
為了彌補這份愧疚,神宗就提了邵老國公的長子,年紀足以做神宗爸爸的邵執中做了宰執。
邵宰執並沒有應了那句“虎父無犬子”,反而讀書讀的很匠氣,守成有餘,魄力不足,唯一一點讓神宗喜歡的地方就是他是邵老國公的兒子,以及他是個不那麼偏激的主戰派,不贊同偏居一隅的主和想法。但很多時候,邵宰執在政務的處理上,還是需要他爹在背後支招。與其說邵系一派聽命於他,不如說大家還是聽命於邵老國公。
這一回反對泰山封禪到底是邵宰執的意見,還是邵老國公的,誰也不知道。
邵宰執的拘泥於禮天下皆知,他是真的敢耿直的對神帝直言,你有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去泰山封禪,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嗎?連太祖太宗那樣讓海河清宴的英主都沒動過心思泰山封禪,你神宗到底是打哪裡來的勇氣?
反正就是不會不同意,打死不會同意!
這也是蘇皇后讓神宗賄賂孫副相,而不是邵宰相的原因。邵宰執剛正不阿,根本不會吃你賄賂的那一套,說不定還要寫書罵你,鬧的天下皆知。
邵宰執的優點是守規矩,缺點也是守規矩。
相比來說,邵宰執的爹邵老公國就要圓滑的多,哪怕他也不贊同神宗封禪,他肯定會選擇更加懷柔的手段,不會在朝堂上和神宗硬碰硬,說那樣直接到找死的話。這也讓不少人都懷疑這次是邵宰執的自作主張。
支援泰山封禪這邊的人以孫參政為代表,有想要討好神宗的,自然也有真的被孫參政忽悠的。他們表示,官家怎麼就沒有功績啦?就拿最近南京城的來說,不就是官家的功績嗎?
城是鎮國大長公主守下來的沒錯,但那也是在官家的英明領導下啊。
當初朝上有多少人都在暗暗害怕大長公主的負隅頑抗會遭到蠻人更厲害的報復和反撲?不相信她能贏的人有多少?還不是官家力排眾議,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始終相信著自家女兄?
結果怎麼樣?大長公主贏了!
而且,泰山封禪的重點也不是和老天吹噓皇帝做了多少大事,而是證明皇帝的正統性,安定民心,讓四海臣服。這不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