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節,與權臣為鄰,霧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謝介在大長公主寫來的信中得知,聶太后這胎懷的很辛苦,吃什麼吐什麼,但她卻依舊能神奇的堅持吃了吐,吐了吃。面容始終平靜,連一點生理性的淚水都沒有。

謝介實在是猜不到聶太后到底在想什麼。

而被謝介仔細琢磨的聶太后,此時已經低調到了江左,入了鳳凰山小到不可思議的行宮。

這行宮到底有多小呢?這麼說吧,在修葺、擴建之後的今天,行宮的主殿依舊行使著一個有趣的活動——換匾額。

好比,遇到重要的慶典,這匾額就換上“大慶殿”;遇到需要皇上需要祭祀的時候,就把匾額換成“明堂殿”;上朝嘛,有三種匾額可以換,專門是武將上朝的時候,就叫“講武殿”,其他以此類推。

每天天不亮,正殿的內侍就需要忙碌起來了,幾乎天天都要換匾額,有時候還要換好幾次。

也就是一殿多用。

行宮太小,實在是折騰不出那麼多不同的宮殿來行使不同的職能。

歷朝歷代,都沒有哪個皇帝有神宗如今過的寒磣,神宗有時候自己都替自己可憐。但他卻並不準備再擴建了。因為老聞家之前的四代皇帝都沒有大興土木的傳統,他們有志一同的表示,哪怕國庫再有錢,國家需要用錢的地方只會更多,實在是沒必要浪費在吃住上。

神宗倒是沒那麼高尚的覺悟,他和謝介一樣,是個愛享受的。但他未來的大侄孫很快就要出生了,他私心想著,畢竟還是他在大內住的時間短,侄孫住的長。他要是修了,萬一孩子不喜歡怎麼辦?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不同的,倒不如省點力氣,讓孩子長大了自己折騰。

如今換個匾額就能演繹不同職能,不用來回換地方的考驗體力,多好啊。神宗摸了摸自己的便便大腹,如是想。

眾朝臣:官家這也太接地氣了。

作者有話要說: *換匾額就等於是換宮殿了,這也是南宋初期的真事。南宋一開始是真的窮,臨安的皇宮也是真的小,但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於是……這絕對是歷史上最接地氣的皇宮了,笑哭。

第18章 第十八份產業:

聶太后一身淡紫色的涼衫,不佩金玉。穩坐在鳳輦之上,被人抬著過了麗正門,就到了正殿,距離之近,速度之快,引得不少初到江左行宮的宮人都在心裡犯嘀咕,只有聶太后始終擺著不喜不悲的臉,好像已經沒有任何事情能再驚起她心中的半點漣漪。

聶太后孕育著全大啟的希望,有特權,到了正殿的丹陛石前也不用下輦,繞道旁側的臺階,一路就被抬了上去,比神宗都要少走不少路。

正殿的匾額如今是“說文殿”,意思就是說,今天是文臣開會。

大部分的朝臣都是在兩個多月前謝介被天石砸了腦袋之後,隨神宗一起來的江左,趕在蠻人長途奔襲突然殺入雍畿之前,走了個乾淨。

而沒了這些只有一張嘴巴比較厲害的朝臣,雍畿不用進行歷史上本應該存在的、毫無意義的負隅頑抗,大部分百姓都得以活了下來,免去了斷水斷糧的人間地獄,也躲過了蠻人破城後發洩式的殃及池魚。當然,死傷還是在所難免,卻已經盡力降到了最小。

當時神宗一意孤行,要隨大長公主來江左看謝介,還被不少老臣指著鼻子罵胡鬧,那謝豚兒不就是被砸昏了嘛,何至於如此大驚小怪?

等他們前腳走,蠻人後腳長驅直入,眾人發現自己因此躲過一劫之後,就再沒人敢逼逼了。

當然,也有想逼逼的,好比自認為如果他們沒有離開,蠻人肯定攻不入城的理想家。他們內心把鎮國大長公主定義為了京師淪陷的罪魁禍首,逃避似的根本不去深想以當時雍畿那冗官積弱、毫無準備的情況,要怎麼抵禦膘肥馬壯的蠻人,靠紙上談兵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