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無意義章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9章 無意義章,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前發錯分捲了,這一個章節是為了替換錯誤章節,並不是正文內容
冷戰後俄羅斯地緣政治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與兩種思想傳統緊密相關。一個是“歐亞主義”傳統,主要以特魯別茨科伊、薩維茨基等逃避俄國“十月革命”的人為代表,他們認為革命的後果是俄羅斯人民失去了自己“在國家當主人”的地位。[1]這種思想力圖為蘇維埃革命後的俄羅斯尋求一種新的文化視角,以重造普通民眾對自己國家歷史與文化的理解。另一個則是以麥金德等人為代表的經典地緣政治理論。特別是麥金德及其著名的“心臟地帶”理論,對冷戰後俄羅斯地緣政治思想的形成影響頗深。
直接受益於上述兩種思想傳統並多少摻雜了其他許多政治與社會理論,如共產主義理論、東正教教義、原教旨民族主義等等之後,俄羅斯獨立以來,國內先後出現了三種地緣政治主張,它們分別是:大西洋主義、“近鄰外國”優先和新歐亞主義。
大西洋主義也稱西方主義,實際上產生於19世紀中葉。它崇拜西方的文明和價值觀,強調俄羅斯的歐洲屬性,認為俄羅斯的歷史同整個歐洲的歷史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俄羅斯應該全面效仿和融入西方世界。這一種思想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之時,發展成為俄羅斯政壇的“大西洋派”,並認為俄羅斯的外交應該主要以西方(主要指西歐和美國)為目標。這種思想在實質上看,就是獨立之初俄羅斯所奉行的“一邊倒”的親西方的外交政策的根源所在。
“近鄰外國”優先的主張實際上是在俄羅斯“一邊倒”親西方的外交政策遇到挫折與阻力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該主張認為俄羅斯對待西歐與美國的“夥伴關係”這一概念忽略了對俄羅斯最重要的東西,即與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的關係。“優先發展同作為俄羅斯直接的地緣政治環境的鄰國的關係,因為無論是我國國內的改革的命運,還是俄羅斯在世界舞臺上的狀況都直接取決於同近鄰關係的性質。”[2]在此情況下,人們普遍認為,重點傾向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政策成果太少,代價太大。那種政策只會使西方更易於利用蘇聯解體造成的機會。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近鄰外國”優先的主張是主要更多地考慮俄羅斯在前蘇聯範圍內的地緣政治格局。
新歐亞主義是在“近鄰外國”優先主張之後又在俄羅斯流行的一種思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20年代誕生的“歐亞主義”的思想。歐亞主義者認為,“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世界’各族人民既不是歐洲人,又不是亞洲人。如果把自己的和我們周圍的文化和生活元素結合起來,我們不羞於承認自己是歐亞主義者”。[3]他們主張世界文明的多極性,認為俄羅斯可以利用橫跨歐亞大陸的歷史和地理空間,吸收世界各民族文明中的積極因素,從而能夠實現創造出俄羅斯特有的文明與體制。這種思想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保持著相當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至今,這種思想對俄羅斯的外交戰略調整所起的影響可謂是最大的。
這三種地緣政治主張:大西洋主義、激進民族主義和新歐亞主義,是自從蘇聯解體這一劇變以來,俄羅斯國記憶體在的幾種主要的地緣政治思想。俄羅斯獨立以來外交政策的幾次調整,筆者認為實際上就是這三種地緣政治主張的相互交鋒在不同階段的反映。
[1] [俄]瓦列裡·列昂尼多維奇·彼得羅夫:《俄羅斯地緣政治—復興還是滅亡》,於寶林、楊冰皓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115頁。
[2] [俄]安·科濟列夫:《俄羅斯的對外政策》, [俄]《俄羅斯訊息報》,1992年12月3日。
[3] [俄]瓦列裡·列昂尼多維奇·彼得羅夫:《俄羅斯地緣政治—復興還是滅亡》,第107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