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董卓立偽帝,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洛陽城裡,董卓正在準備著新皇的登基大典。

在董卓的威脅下,董太皇太后被迫釋出詔書,稱“皇帝劉辯,懦弱無剛。內縱容閹宦干政,外難定天下動亂。且生性輕佻浮躁,不為先帝所喜,難成大器,不可為天下之主”,就此單方面宣佈廢除劉辯皇帝之位。

董卓還稱渤海王劉協“依附其兄,不知勸解,且多行不智之事,怙惡不悛,難堪大任”,因此便謀劃立其他合適的漢室宗親為皇帝,最好是幼帝以方便他控制。這並不難,還留在洛陽的趙王劉赦和他的兒子劉珪很快就被盯上了。為了獨攬朝政,董卓派李儒以一杯毒酒毒死了趙王劉赦。

董卓強迫董太皇太后承認劉珪為漢靈帝少子,並將其立為新皇,改元永漢。接著,董卓彈劾何太后與何進等人的罪責,命其母舞陽君自盡。董卓還對朝廷內外的一系列人員進行封賞,董卓自己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更封郿侯。手下李儒擔任郎中令,董旻任衛尉,將皇宮的守衛兵權緊緊地握在手中。其他的手下將軍也被封為中郎將和各種將軍,一時間雞犬升天。

同時,董卓又選拔大量世家名士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還拉攏之前已有的各地州牧和刺史等,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授以魯陽太守,以示和解。此舉一出,世家因董卓入洛陽的抵抗情緒消散了不少,畢竟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家族的興衰榮辱,至於寶座上是誰,他們可以不考慮。

就這樣,董卓擁立偽朝後,初步處理了各方關係,穩定了局勢。而各方對此的反應,則各有不同。

蔡璟看到訊息,只覺得真是滑稽。這輩子李儒沒毒死劉辯,總得有個人頂上這個位置,趙王劉赦可憐吶。劉辯則是迅速回應,表示董卓乃是悖逆之徒人神共憤。並且再次重申之前的措施,號召天下共抗董卓。

各地的劉氏宗親自然不會同意董卓如此行徑。以荊州劉表、揚州劉繇和幽州劉虞等為首的漢室宗親紛紛表示董卓所言不實,天子聖明仁愛,豈是倒行逆施的董卓所能汙衊?並一致指責董卓不顧人臣之禮他們也紛紛整軍備戰,準備隨時呼應天子的行動。

一些忠於朝廷的地方州郡官員也紛紛向河間上書,表明自己對朝廷的忠心態度。如東郡太守橋瑁等甚至要求親自上陣討伐董卓。劉辯自然是一一回復,嘉獎他們的忠心。

而還有很多身份關鍵的人並沒有發聲,也讓大漢目前的局勢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霾。

冀州信都,韓馥接到訊息,十分地猶豫。他是冀州刺史,但也是袁氏門生,一向習慣以袁氏的意思為自己行事的準則。然而這一次,袁家幾乎是被封鎖在洛陽城裡,袁紹在魯陽,袁術不知所蹤,這讓韓馥想聽話都無話可聽。因此他只能召集部屬商議。

等到手下主要的部屬到齊以後,韓馥也沒有太多廢話,直接便問:“諸位,如今洛陽另立新君,董太尉多次向我冀州示好。而河間那裡也還有一位人物,你們說我是助董卓還是助劉辯啊?”

韓馥手下的治中從事劉惠聽後勃然大怒,當眾就斥責韓馥說:“韓大人甚是無禮,怎可直呼陛下名諱!陛下乃是先帝嫡子,名正言順。繼位以來寬容待人,巡狩河北期間安撫流民、關注生產,乃是難得的少年明主。董卓乃一無謀匹夫,仰仗西涼軍威行篡逆之事,脅迫大漢王侯。此時乃忠心為國之時,董賊人人得而誅之,大人怎麼會問這種問題呢?”

韓馥自知理虧而面有慚色,而劉惠已經拂袖而去。眾人面面相覷,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些什麼。緩了好一陣,大家才慢慢討論起來。像是辛評、郭圖等人認為漢室自從黃巾之亂時候起已經失德,如今天下自該有能者居之;長史耿武、別駕閔純等認為應當忠於大漢不能改變;還有一部分人主張兩不得罪保全自身。韓馥不能決斷,眾人散去後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